详情
三农B2B网讯 自古以来,渤海渔场、舟山渔场、南海沿岸渔场和北部湾渔场四大近海渔场就因渔业资源丰富而闻名。这四大渔场以产量高、品种多享誉国内外。
中国近海四大渔场濒临枯竭(三农B2B网配图)
而今,四大渔场曾经繁荣的现象已经不复存在。在渤海渔场,当地渔民歇业,考虑转战其他渔场;在舟山渔场,渔民捕捞愈走愈远,传统渔场已难以形成渔汛;在南海沿岸渔场,近海渔业资源几乎枯竭,当地渔民生存艰难;在广西北部湾渔场,撤回的渔船高达5000多艘,直接影响到了广西全区4.67万渔民的生计。
中国目前的海洋开发中,纯粹的海洋经济只有20%~30%,沿海经济占70%~80%。从这个意义上讲,近海渔业开发是海洋渔业开发的关键。而中国的近海渔业在30多年的无序开发中,早已不堪重负。重化工产业遍布1.8万公里海岸线,致使滩涂海湾被大规模围填造陆,海域面积迅速减少,渔业资源几近枯竭。四大渔业风光不再,捕捞量极速下降。
掠夺式发展 造成近海“无鱼”
渤海水浅、坡度缓,因捕捞过于集中及污染等原因,渔业资源日渐减少。北部湾渔场滥捕鱼苗的现象令人触目惊心:每天都有大批近海拖网渔船从北部湾渔场中捕回手指般大小的鱼苗,贱价卖给两广的鱼肥厂做鱼粉和鱼肥,使渔业资源遭到毁灭性破坏。
中国近海四大渔场濒临枯竭(三农B2B网配图)
中国四大近海渔场的渔业资源日渐枯竭的原因有四:一是不合理的开发利用,造成生态系统结构失衡与功能退化,生态系统受损严重,珍稀濒危物种减少;二是海湾、河口及滨海湿地等典型生态环境遭到破坏后,赤潮等生态灾害事件的频频发生,影响沿海生物的生长;三是随着沿海地区人口的进一步增加,海洋防灾减灾任务异常艰巨,台风、海啸等海洋自然灾害造成的损失成倍增大;四是过度捕捞、环境污染等造成了海洋生物资源日益匮乏。
海洋养殖产业 顺势而生
海洋渔业是海洋产业的支柱产业。目前,世界渔获量8500万吨,产值2000亿美元。中国是世界上唯一的渔业养殖产量超过捕捞产量的国家。海洋养殖全部集中在近岸海域。我国的海水养殖按区域分为浅海养殖、港湾养殖和滩涂养殖三种。海水养殖业种类繁多,包括贝类、蟹类、鱼类、参类等。海水养殖是当前优化农业产业结构、增加农民收入、实现沿海捕捞渔民转产转业的重要领域。
据国家海洋局前局长孙志辉介绍,由于过度开发,目前中国可利用的滩涂和浅海已经很少,70%的沙质海岸侵蚀严重,50%以上的滩涂湿地丧失。近海大部分经济鱼类已不成汛,取而代之的是海水养殖业的兴荣。
近些年,我国渔业调整了发展方向,确立了以养殖为主的发展方针,海水养殖业获得了迅猛发展,产业布局发生了重大变化,已从沿海地区和长江、珠江流域等传统养殖区扩展到全国各地。养殖品种向多样化、优质化的方向发展。海水养殖由传统的贝藻类为主向虾类、贝类、鱼类、藻类和海珍品发展。目前,我国进行规模化养殖的水产品种类已达50多种。工厂化养殖、深水网箱养殖、生态养殖等发展迅速。海水养殖业已成为我国农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当前农村经济的主要增长点之一。传统捕捞渔业的产量已达到饱和状态,海产养殖成了填补海产品供需缺口的唯一途径。中国是人口大国,对渔业资源有巨大的需求,因此,发展海产养殖业是我国水产业的必然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