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情
三农B2B网讯 一位普通的大学毕业生通过自己的不懈努力,让崂山海底凉粉不仅走进了千家万户,而且成功走出国门,开辟出广阔的海外市场,踏上了国际化的发展轨道。而他自己也在发展凉粉产业的过程中书写出一段颇为奇特的创业经历。
嗅到海底凉粉的商机
作为一个80后,刘超中一直想做出自己的一番事业。一次偶然的机会,来崂山观光的朋友都对当地的海底凉粉赞不绝口。虽然全国都有吃凉粉的习惯,但是却只在沿海城市才有海底凉粉,另外由于海底凉粉保质期很短,所以并没有推出市场。嗅到其中商机的他,想着或许可以尝试着挖掘一下。尽管只是小小一碗凉粉,但是通过包装以后卖到全国,那就是一个很大的产业。
接下来,刘超中便开始在景区考察市场,通过全国各地的游客了解他们的口味习惯,通过网络和调查,甚至还亲自到全国各地调查。
当时很多人不理解,他做了很多试验,但是保质期都很短,反复试验了半年还是不行。很多人觉得是神经病,明明家家户户都有的东西,还要瞎捣鼓。后来刘超中找到中国海洋大学的李静博士,对方非常爽快的答应帮他延长凉粉保质期。2007-2008年将近一年的时间,刘超中一直在研究如何把凉粉的有效保质期延长。经过努力,总算见到了成效。
海底凉粉初次试水市场
2008年青岛啤酒节的时候,刘超中花一万块钱租了一个摊位,想试试到底效果怎么样。没想到现场引来了很多人试吃,有人甚至吃三碗。这种火爆场景更坚定了刘超中的信心。再加上那时候他也招到了一些代理商。海底凉粉开始了大规模销售。
但是没过多久,有的代理商说他们店里一盒凉粉都没卖出去,很多海底凉粉都被退回来了,刘超中公司的凉粉又堆成山了。
通过回访,他了解到了原因。第一点是口感,海底凉粉带有海菜味,很多人吃不惯;其次海底凉粉还含有一些海菜的渣沫,海菜熬制时带的渣滓,石化菜打捞上来经过熬制后是褐红色的,感官上不太好,因为看起来会显得发黑,不好看。
找到原因之后,刘超中又带着凉粉找到李静博士看能不能帮着解决。于是他们又开始研究解决方法。一开始是解决味道的问题,通过反复晾晒,终于能把海底凉粉原本的褐红色给去掉了,味道也淡了一点。经过半年左右的时间,在口感和面貌上终于得到改观。
把海底凉粉发扬光大
改观产品后的刘超中又开始重新寻找代理商。先不收费,让他们试着卖,很多代理商觉得这小伙子不错,便又重新开始卖。产品卖出去后,他们又发过来开始订货。
现在海凉粉已经受到青岛政府和崂山政府的大力支持。因为是发展本土特色,还得到了区委书记的题词。刘超中介绍说,做好海底凉粉是他的追求,他必将以世界的眼光、国际的标准、本土的优势,将海底凉粉发扬光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