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情
三农B2B网讯 “利用网箱养鱼,发展生态养鱼,政府帮我们养殖户又重新找到了一条致富新路。”日前,潼南县小渡镇高坝村养鱼大户邓勇说,“今年,我家新发展的67亩深水生态鱼形势不错,上半年已出售鲜鱼5万多公斤,卖了60多万元,预计全年可出售鲜鱼10万多公斤,收入130多万元。”
深水养鱼(三农B2B网配图)
在小渡镇,高坝、黄坪、皂角等村的村民,充分利用青云水库水资源丰富的优势,大力发展深水生态养鱼,许多的村民因养鱼过上了好日子。像邓勇这样的养鱼大户,全镇就有近30户,养殖面积在50亩以下的养殖户比比皆是,小规模养殖户更是数不胜数。
发展深水生态养鱼,让渔民找到致富新路
“过去,很多渔民利用水库、江河发展网箱养鱼,当地生态环境遭到破坏。2010年,我们在动员村民拆除水库网箱养鱼的同时,积极引导渔民在青云水库下游挖塘发展深水生态养鱼,渔民不仅收入大增,而且还修复了生态环境。”昨日,小渡镇负责人告诉笔者,近年来,该镇加强水污染治理,全面拆除境内网箱养鱼483口,积极引导渔民发展深水生态养鱼。
小渡镇有发展深水养鱼的地理条件,该镇蓄水面积2000多亩的青云水库惠及高坝、皂角、刘家等村近4000多亩水田。为此,镇党委、镇政府于2007年引导村民探索深水养鱼获得成功,目前已发展深水养鱼3800多亩,年产值近4000万元。
“我们上游有青云水库,自然条件非常好,不缺水,很适合发展养鱼。”养鱼大户邓勇说,政府取缔网箱养鱼后,积极鼓励我们在自家田里或承包他人田块改建鱼塘,发展深水养鱼,并聘请渔业技术人员免费教我们深水生态养鱼的技术。短短3年时间,深水生态养鱼如雨后春笋,在小渡迅猛发展。
据邓勇介绍,深水生态养鱼是指将普通田块改造为水深3米左右的池塘,并对池塘周围田埂进行水泥硬化。由于池塘水深,鱼群有良好的生长条件,每亩池塘可养殖草鱼900余尾、花鲢或白鲢200余尾、鲤鱼100余尾、鲫鱼200余尾,年均亩产量可达1500多公斤,产值近万元。
水上“长”出藤藤菜,水下鱼儿游得欢
水上“长”出藤藤菜,水下鱼儿游得欢——近日,笔者在小渡镇高坝村看到,鲜鱼和蔬菜共生形成增产增收“黄金搭档”:每亩可增产成鱼150-300斤、藤藤菜4000斤,亩增收约2500元。
“菜在架上长,鱼在水底游。”村民王昭家的鱼塘上,飘着十余个绿色的长方形浮架,走近细看,浮架上长满了藤藤菜。架子上拉起两层网,上面一层网起到固定蔬菜的作用,而接触水面的下层网较细密,防止鱼儿啄食蔬菜根系。透过水面,可以清晰地看到鱼儿在不停游动,藤藤菜也长势正旺。
“六七天就要摘一次藤藤菜。”正在鱼塘里采摘藤藤菜的王昭说,这种藤藤菜不用施肥,比土里种植的口感更脆,而且在锅里炒了后不会变黑,“吃起来更放心”。
“这就是‘鱼菜共生’模式。”小渡镇党委书记陈彬向笔者介绍说。
所谓“鱼菜共生”,就是将池塘养鱼与水生蔬菜无土栽培相结合,采用水中养鱼、水面种菜立体生产,蔬菜在生长过程中吸收水中的营养物质,既能净化水体,又可减少鱼病,同时鱼的排泄物为蔬菜生长提供了丰富的营养,形成一个良性的循环生态系统。
“对鱼儿生长不利的东西,恰恰是植物生长所需的营养。”县农委水产中心主任杜朝晖说,鱼菜共生,将污染源变成了营养源,这种模式能够使鱼塘水体具备自我修复的能力,成为一个功能健全的小生态体系,让鱼和菜成为无公害产品。
“水质清澈,成本下降,鱼儿产量也提高了。”与王昭一样,小渡不少养鱼户都尝到了“鱼菜共生”的甜头。
目前,小渡镇正在全镇大力推广“鱼菜共生”这种生态种养模式。
成立渔业协会,抱团经营做大做强渔业产业
“现在好了,有渔业协会给我们养殖户提供养鱼技术和销售渠道,每斤成鱼比过去能多卖1-2元。”近日,小渡镇养鱼专业户陈荣林对笔者说。
小渡人历来有养鱼的优良传统。近年来,随着参与人数和养殖规模的逐年扩大,小渡镇党委政府因势利导,指导渔民于去年3月成立了我县首个渔业协会——小渡镇渔业协会。
据了解,该渔业协会现有50亩以上的养殖大户28户,50亩以下的养殖户200多户,养殖面积达5000多亩,主要养殖草鱼、花鲢、白鲢、鲤鱼四大家鱼,兼养德国镜鲤、鲢鱼、黔鱼、桂鱼、黄鳝、叉尾鮰等品种。
“协会成立后,我们始终坚持‘为行业服务、为会员服务、为渔民服务’的宗旨,组织开展业务培训、技术咨询、新品种新技术推广应用等,同时加强行业协调和管理,建立和维护行业公平竞争秩序,促进行业自我管理和良性发展。”协会负责人邓中良介绍说,新成立的渔业协会与科研、生产、销售紧密结合,主要负责做好产前、产中、产后的服务工作,同时健全各项规章制度,制定了详细的章程和实施细则,统一了销售价格、销售顺序、销售数量,责任明确,工作到位,会员之间互相监督,自我约束,杜绝了部分渔户以假乱真、以次充好的不良现象,有效控制了渔民压价倾销和哄抬鱼价等行为,保证了渔业正常生产、均衡上市。
“渔业产业现已成为我镇农民增收致富的重要支柱产业。”小渡镇镇长龚胜强说,今后,我镇还将通过大户带动,集约化、规模化、生态化发展深水养鱼,进一步做大做强渔业产业,带动更多的农民走上致富路。
小渡“美人鱼”坐飞的远“嫁”陕西宁夏
“喂,是邓会长吗?我是宁夏的小于,我再订2亿尾四大家鱼鱼苗,到时我把钱给您打过来,您把鱼苗照上次那样给我空运过来。”近日,宁夏回族自治区银川市的鱼苗经纪人于老板给小渡镇渔业协会会长邓中良打来电话,要求订购明年春季的鱼苗。
像这样的订购电话,邓中良一个月要接到好几次。
邓中良70年代就在县鱼种站工作,从1981年起,他开始自己创业,专门做鱼种生意,经验丰富。“我家有54亩鱼塘,其中种鱼塘20亩,鱼苗塘34亩,每年生产草鱼鱼苗1亿多万尾,花鲢鱼苗8000多万尾,白鲢鱼苗8000多万尾,鲤鱼鱼苗2000多万尾,同时还培育有虎鲨、淡水白鲳、武昌鱼等品种鱼苗,年毛收入70多万元。”邓中良介绍说。
据介绍,邓中良培育的鱼苗质量很好,很受市场欢迎。“我们小渡的‘美人鱼’不仅在本地畅销,还坐飞机远‘嫁’陕西、宁夏。”邓中良喜滋滋地说,今年4月,陕西省西安市的赵老板在我这里购买了500万尾草鱼;今年5月,宁夏银川市的于老板在我这里购买了600万尾草鱼、200万尾白鲢、400万尾花鲢,全部空运至目的地。除此之外,四川遂宁,本市璧山、铜梁、合川、大足、永川、万州等区县的鱼苗经销商都在我这里来买鱼苗。
邓中良培育的鱼苗,除满足本地渔民需要外,还畅销国内很多省市,远近闻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