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情
三农B2B网讯 昨日上午,虎门新湾的347艘渔船提前回港避风;作为内涝“重灾区”,市区东纵大道沿线商家、工地、停车场等处已及时采取防御措施。在停车场门口堆放沙袋、商铺将贵重物品移至2楼,门口堆放沙袋;污水处理运营公司的道路排水系统维护人员,昨日下午3点已巡查完毕开始休息,养精蓄锐等待深夜到来的狂风暴雨……
“天兔”前奏
新湾:未回港渔船也已就近避风
昨日,新湾渔民纷纷抢在台风来临前做足各项防御措施,希望能将损失尽量减少。东莞渔政支队统计称,虎门镇347艘大小船只已经回港或在就近港口避风,没能及时回港的渔船也在深圳、珠海、南沙等地就近避风。
虎门新湾码头是渔船聚集区,昨日上午南都记者在新湾看到,台风还未来临前,码头已经停满了大小渔船。在避风的同时,渔民们还小心加固船上的物品,并将缆绳绑好船只固定在岸边,“这次台风那么大,一定要将船上的东西固定好,不好被风吹走了。”
到了下午,随着台风的逐渐逼近,下起大雨。渔民们纷纷上到码头中央的铁棚休息处,边休息边补渔网。“台风来了,得有好几天不能出海,要忙的事情太多了,”渔民吴先生说,除了要抓紧补网外,还要修补捕鱼的工具、检查船只的性能等等,等到台风一过立马出海。
停靠在新湾码头的渔船大多分两种类型。据渔民们介绍,小型渔船主要出近海捕鱼,“基本每天都会回码头一次,受台风影响不算大。”大型渔船经常要到远海作业,一出船就要一个月才回来,碰上台风天气被迫返航的话,损失可比小型渔船大多了。正是因为要看老天爷脸色吃饭,渔民们更懂得老天爷的“脾气”,一旦遇上台风太必须得返回安全地带避风,“别看台风没来前风平浪静,一旦刮起来,海面上就变得非常危险。”
商铺:转移货物堆起沙袋
莞城金沙综合市场内,昨天中午,经营蔬菜、肉类的临时摊档已空无一人。沿街商铺大多仍在营业,堆在店门口的货品尚未来得及收拾起来。一家名为华盛粮油的档口,店内货架底层已经清理过,货物都放在距地面1米多高的架子上方。店主颜女士说,“8月18号店里浸水,损失惨重,这次听说台风很厉害,已经提前做好了水淹准备。”
南城城市风景街的店主们早已收到物业管理处的“温馨提示”,提醒商家加固招牌等外部设施,并加强防范内涝等次生灾害。记者昨日下午看到,一些商家已把货物转移到二楼仓库。一楼几乎被搬空。部分商铺还在门口堆放填充有沙子的编织袋。有了8月份“尤特”来袭遭水浸的经历,他们不敢掉以轻心。
地处莞城沃尔玛背后的洪山街,在过去几年,凡有大暴雨,洪山街就会变成一片汪洋。记者在走访洪山街时,发现提前做准备的市民有许多。许多沿街店铺都已经备好了准备堵水的沙袋。
工地:施工器械搬离
昨日下午3时许,东门广场下沉式停车场入口处,几名管理人员正在堆放沙袋。相关负责人称,车库内还停有几部车,等下会通知车主将车开走,以免发生水浸损失。
在彩怡百货门口的内涝整治应急三期工程工地,施工人员将正对东纵大道的工地入口封闭,拉起数条专用反光警示带,以免夜间车辆误入。工地负责人古先生说,前一天已经将主要施工器械、建材搬离现场,晚上将派专人在施工现场巡视,防止行人在工地发生伤亡事故。
此外,记者在莞城罗沙附近走访时还发现,不少原本将车子停靠在附近低洼地段的车主,纷纷启动车子,将汽车停靠在一个高处。“要在附近找个高处,而且还不能在大树底下,这个地方真难找。”有司机告诉记者,他在附近兜了两个圈,才找到了一个符合两个条件的停车位置。“为了车子着想,尽管停的地方离家远了些,也值得。”
蔬菜基地:菜农提前割菜
面对“天兔”,有菜农为了减少台风带来的损失,提前收割菜田里的青菜。
早上9点,在高埗镇的芦溪蔬菜基地,记者见到各个村民正在收割菜田,当时天已经下起来毛毛细雨,但村民们仍然显得有条不紊。除了尽快收割青菜,他们还在菜田上盖起了黑纱网,和准备好抽水机预防台风可能带来的暴雨。有菜农说,上次“尤特”台风来袭时,他们大意了,没有及时将菜田里的蔬菜收割,结果导致辛苦一两个月的菜白种了。
有了上次惨痛的经历,菜农们这回提前做好了收割青菜的准备。“还差几天就能完全成熟的,但现在收割也不碍事。”菜农指着旁边的一块生菜菜地说,现在是能收的先收,收不了的就留在田里。“再用些网把田盖住。如果雨下得比较大,造成水浸的话,就用柴油机抽水了。”不过,还是有菜农担心,他们这些防护措施能不能抵抗得住“天兔”来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