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情
三农B2B网讯 近年来,随着互联网的普及,淘宝等网购的盛行,在网上购物已经成为大多数年轻人的生活方式。各式各样的生活品甚至农产品登陆更大网站,生鲜消费开始出现在人们日常的生活中。在消费过程中,冷链物流是非常重要的部分,因为只有生鲜质量的保证,才能获取消费者信任,吸引更多的市民。有报道称,在一向发展平稳的冷链物流行业,有一项令整个行业都陷入无限热情的政策,它就是《农产品(000061,股吧)冷链物流发展规划》。该项政策自 2010年颁布以来,国内冷链物流建设进入“建国以来发展最快的时期”,各地冷链物流园的建设更是如日中天。
鲜冻海鲜
根据规划:到 2015年,推动全社会通过改造、扩建和新建,增加冷库库容1000万吨。各地发改委也纷纷出台具体措施,给予冷链物流园建设以政策和资金支持。于是不仅是一线城市,在青岛、天津、沈阳、武汉、西安、福州,甚至日照、宜昌这样的二三线城市都兴起了冷链物流园的建设大潮。而入局者,不仅有农产品投资者,更有地产大佬、物流巨头大佬。他们看中的是冷链发展的前景,生鲜宅配的棋局,或是令有所图?
无论大佬们的用意如何,这场产能过剩的“造库运动”产生了显而易见的两大结果:新建冷库明显呈“吃不饱”状态,供需不均衡导致各地租赁市场大打价格战……
那么,资本巨头快速布局能否让冷库投资走出高投入低产出的怪圈?冷链物流何时爆发?
雨润撬动冰山一角
从南京市区出发,驱车近50分钟,记者来到了雨润农产品全球采购中心的在建冷库项目处。走进零下18℃的冷库,如巨大的冰窖白烟缭绕,再厚的棉衣也抵不住阵阵入骨的寒气。库内由网格整齐分隔,虽然还未正式对外运营,但货架上已经堆积着约六成货物,由白色麻袋整齐摆列。
冷库管理何元祥告诉记者,雨润农产品全球采购中心总占地约700亩,这里现在只有两栋楼、48个库,总共10万吨的大型冷库,未来还要大力扩展。目前,建成冷库正处于收尾工作阶段,很快会推出运营。
然而,巨大的10万吨冷库却只是雨润计划的“冰山一角”。雨润农产品集团运营总经理、冷链物流总监高卫平向记者介绍说,未来这里将成为雨润农产品的全国交易中心,到2015年,将在全国建设15个大型冷链物流交易平台,新建近1000万吨总容量的冷库,年交易额2000亿元。
高卫平口中的冷链物流,指的是冷藏冷冻类物品从生产、贮藏、运输、销售到消费前的各个环节中始终处于规定的低温环境下,以保证物品质量和性能。而冷链物流中心则是集冻品批发交易、集散、储藏、整理加工、集中物流配送、应急储备、电子交易、信息采集及发布、质量监控、配套服务等多功能于一体的大型综合现代化交易市场。目前,雨润提出了“333”战略规划,网络覆盖30个省会城市(全球采购中心)、300个地级市(物流配送中心)和3000个基地(农产品生产示范基地)。就目前来看,公司已经初步构建起覆盖整个中国的物流网络体系,即以南京、哈尔滨、长沙等地物流平台为结点,以肉制品、副食品、农产品为3条物流主线,以遍布各地3000多家种养、加工、销售网点为市场的点、线、面结合的物流网络体系。预计到2015年,公司将建成运营项目15个,年交易额 2000亿元。目前已开放的有西安、石家庄与成都节点,沈阳节点年底将开放,哈尔滨、长春、徐州、赤峰、南昌等节点已处于前期开发阶段。
“中国地大物博,将来一定会实现超长线的冷链运输,届时全国一线二线城市的知名特产品牌通过物流基地汇聚过来,再通过城市物流配送出去,无论是超商,还是宅配,一年四季都能品尝到全程冷链的知名生鲜特产,而且通过高效的管理运作,无论是深海三文鱼、洛川苹果,还是神户生牛肉,都能达到生鲜配送,价格也会大大平民化。”高卫平表示。
新建冷库如火如荼
大手笔布局冷链物流,不是雨润独有的野心,放眼全国,它仅是近些年各地兴建数十个冷链物流园之一的公司。记者在互联网上搜索“冷链物流”,发现过去两年间,国内冷链物流园区建设势头正劲。
如湖南地区兴建的最大农产品冷链物流基地伟鸿冷链物流中心,征地400亩,规划投资10亿元,新建12万吨冷库,800个交易门面,建设面积15万平方米。现一期投资8亿元,已建成两座8万吨容量的冷库,600多个门面;河北地区打造第一冷链航母,建设的厚朴冷链物流园占地95亩,规划总建筑面积15万平方米,总投资7.1亿元;“重庆市冷链物流园”项目落户白市驿西部现代物流园区,计划将在5年内建成34万吨冷库、冷冻批发市场和配套设施等;温州市现代冷链物流中心启动,预计于2015年底前逐步建成并投产运行,建成后将成为浙南闽北规模最大的冷链物流中心,建成后,冷库库容达8.8万吨,包括用于速冻产品的低温冷库和用于冰鲜产品的高温冷库,大型冻品交易市场交易铺位共850个,年交易额达150亿元……
其中,冷库建设狂飙的典型当属重庆。2009年,重庆冷库规模为17万吨,2011年,该数据飙升至30万吨,而到目前,包括建成的、规划或在建的,全市冷库规模将达到80万吨~90万吨。
记者关注到,兴建冷链物流的巨头不仅有如雨润类农产品巨头,顺丰快递等物流巨头、更有阿里、淘宝等电商巨头,联想控股等资本大佬,其中资金实力雄厚的上市公司是主力军。如海南省上市公司罗牛山(000735,股吧),其兴建4万吨冷链物流中心项目,主要功能为仓储、物流配送、流通加工、代进出口等物流服务。项目年储存及交易肉类、蔬果类等货物约48万吨,480万箱;铁龙物流(600125,股吧)近日公告,根据公司冷链物流发展规划,董事会同意公司使用自有资金投资3.65亿元,在大连普湾新区三十里堡临港工业区建设现代化食品冷链物流交易基地,主要投资建设冷库和冷鲜食品的加工中心、物流中心、检测中心、展示交易中心和综合管理服务中心、集装箱堆场及相关配套设施等;拥有育苗、养殖、加工、仓储、物流和销售全产业链的海洋食品企业獐子岛(002069,股吧)也涉足冷链物流,目前拥有20台斯堪尼亚大型冷藏运输车和数万平方米仓储能力,承运区域覆盖国内主要大中型城市,运输产品种类涵盖鱼虾贝类等鲜活水产品和果肉蔬菜类农副产品。其大型冷藏运输车每辆造价达140万元,单车装载活品虾夷扇贝近15吨,40个小时就可以运抵广州,同比航空运输节省三分之一费用,能有效保证活品在运输途中的新鲜度。
有统计显示,在过去短短两三年间,全国各地冷库悄然壮大,兴建体量超过1000万吨。
上市公司订单增长
受益于全国爆发式增长的冷库建设大潮,与之配套的冷链设备商迎来了久违的春天。据华泰证券(601688,股吧)预计,2013~2015年冷链宅配年复合增速达80%~120%,将带来的冷库、冷藏车市场规模超360亿元。综合我国冷链宅配的冷库、冷藏车运营情况,以及冷链宅配对设备的需求特点,预计冷链宅配的设备需求方面,2015年前新增800万吨,市场规模超过200亿元。而冷藏车缺口较大,2015年前的新增需求将达到6.7万辆左右,市场规模167亿元。与之对应的是冷链建设持续释放的冷链设备需求,2015年规模将达460亿元,2025年规模有望达千亿元。
巨大的市场潜力让上游制冷设备公司迎来了订单暴增期。目前大型冷库的建造中技术中,氨制冷机组是大中型冷库的必选装备,但氨制冷的危险性导致其技术局限在少数厂商。“氨和氟利昂是冷库应用最广的两种制冷剂。相对于氟利昂,氨的制冷性能优势明显,相同温度及相同制冷量时,氨压缩机尺寸最小。同时,氨价格较便宜,因此氨制冷系统占据了我国5千吨以上冷库市场。但由于氨毒性和腐蚀性较强,对设备研制水平和后期维护要求较高。我国在解放后曾引进苏联氨机技术,建立五大制冷厂,经过多年发展,目前由大冷股份(000530,股吧),烟台冰轮(000811,股吧)和后期进入国内的开利冷冻主导氨制冷市场。”华泰证券相关分析师表示,在券商调研中,螺杆机龙头汉钟精机(002158,股吧)和参股三洋压缩机的大冷股份、以及烟台冰轮三家上市公司成为市场关注的重点。“大冷股份和烟台冰轮基本能够维持对大中型冷库市场的寡头垄断格局。它们两家在氨制冷机组技术积累50余年,已经建立较高的技术壁垒,代表国内氨机最高水平,两者的市场份额长期保持在70%以上。”
烟台冰轮副总经理王钦波告诉记者,目前公司与苏宁、天猫等多家电商客户进行洽谈,尤其吉林、上海等地接连发生液氨事故后,公司自主研发的NH3/CO2复叠制冷等新型高效螺杆压缩机,因为其安全性,备受客户青睐。“目前我们在和客户谈上海建设40万吨冷库的项目,而找我们谈超过5万吨以上规模的冷库就有30多个,市场热度正旺。”
另外,就冷藏车市场来说,中集集团(000039,股吧)冷链投资有限公司在冷藏车制造领域处于行业领先地位,2013年中集冷链高新产业园在胶州市滨海新区的主体项目冷箱“梦工厂”也将于年内建成,将受益于冷链产业的高速发展。
供大于求,万吨冷库吃不饱
上千万吨冷库建设方兴未艾,不少冻品市场的从业者在惊叹之余,不禁发出疑问:现有冷库资源尚且存在淡季资源闲置的情形,一大批新冷库的上马是否会“吃不饱”,从而引发行业的恶性竞争?
事实上,市场“供大于求”和结构性分布不均的矛盾已经出现,看似前景风光的冷链企业,有不少自己的“难言之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