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情
三农B2B网讯 “看似再普通不过的一个龟鳖污水处理站,没想到真把养殖产生的废水处理干净了,真是太好了!”几天来,浙江湖州市吴兴区东林镇保丰村的龟鳖养殖户宋海山和邻居们都在感叹同一件事。那就是,自从镇里给村上的龟鳖养殖区安装了一套龟鳖养殖污水处理装置之后,养殖所产生的污水都有了新去处,经过处理后,不仅消臭,还能达到农田灌溉水标准。
日前,记者在龟鳖产业整治办工作人员的带领下来到该村的龟鳖养殖污水治理工程点。“看,龟鳖养殖污水从养殖温室中排除后,自流进入棚区预处理沉淀池,进行泥水分离,去除固体悬浮物,然后逐道处理,最后才排放出去。”该镇分管农业镇长陆敏告诉记者。养殖污水进入预处理沉淀池后,依次经过调节池、厌氧池、缺氧池、好氧池、二淀池、生态氧化塘、人工湿地,达标后经出水口排放。
阳光下,可以明显的看到污水池中的水在不停的转动。记者逐一观察,可以明显感觉到臭哄哄的黑色污水在处理过程中慢慢经历“蜕变”。仅仅是几个跨步之间,流入到人工湿地的水已经没有了异味感,水质也变得干净。“现在的水已经可以安全排放了,直接灌溉农田完全没问题。”
说完,一群人又马不停蹄地来到镇病死动物无害化处理站。一进门就可以看到,里面有一间冷藏室,就是用来存放全镇的病死猪、龟鳖。“我们在各个养殖区集中的地方都放了垃圾桶,每天有2个人专门去17个行政村收集,然后统一放到冷藏室,最后让市病死动物无害化处理站那边一起运过去处理。”畜牧站站长鲁新伟告诉记者。据了解,像现在冬天,该处理站每天能收集100斤左右的病死动物;夏天最多的时候能达到600斤。
今年以来,在区推进东林镇龟鳖产业健康发展工作领导小组的统一指挥下,东林镇态度坚决、措施有力,加大污水治理,率先在保丰村试点,后逐年向其他重点村推广;加大废气治理,试点性开展利用太阳能、风能等清洁能源进行温室加热,减少对大气的污染;转变养殖方式,充分发挥清波龟鳖协会和7个专业合作社的作用,加大养殖户入会比率,发挥行业自律作用,逐步引导现有的养殖户从温室向生态养殖方式转变,提升产业结构;加强安全监管,对龟鳖产品进行抽样检查;加大病死龟鳖收集力度,在各村龟鳖养殖集中区设置52只收集箱,启用“病死动物无害化处理中转站”,完善形成户集、村收、镇运、中心处理的病死龟鳖处理模式,到目前已经收集近33000斤。
值得一提的是,在促进龟鳖养殖转型升级工作上,该镇制定完成了专项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明确划分禁养区和限养区,并结合“三改一拆”工作,加大对工业园区和禁养区内温室养殖大棚拆除力度,截止目前,共拆除养殖棚107个,面积6.3万平方米。同时加快推进温室养殖技术提升,完成《甲鱼温室养殖技术操作规程》编制工作,让全镇龟鳖养殖户以村为单位,全部进行一次学习,通过与浙大农业专家的沟通对接和实地认证,通过政策扶持、技术指导等措施,组织有转产意向的养殖户转产进行秀珍菇培植试点;此外,区水产品检测中心建成并投入使用,对全镇温室大棚逐个开展检测,截止目前已完成150个检测样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