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者认证信息(营业执照和身份证)未完善,请登录后完善信息登录
我国水产养殖业需技术和金融的支持-新闻资讯-水产-三农网
我国水产养殖业需技术和金融的支持

我国水产养殖业需技术和金融的支持

作者:yhttedit   2020-04-17 15:35:29  点击:18

详情

三农B2B网讯 近年来,我国水产也发展迅猛,水产业也遭遇了一定的养殖瓶颈。在钦州,有个养蚝能手叫郑宏明,因为原来一直养殖南美白对虾,所以人们仍亲切地称他“虾哥”。

龙虾

 

虾哥黑黑瘦瘦,讲话大嗓门,憨厚爽直中透着精明强干。虾哥不仅在钦州有名,在整个大蚝养殖圈里,都可以说是大名鼎鼎。而这名气,主要来自于虾哥的两个养蚝“绝活”。

虾哥的“绝活”之一是蚝排吊养,即用水泥将两只7到8厘米的蚝粘到一根绳子上,放到海里吊养能给蚝充分的生长空间。将原来的滩涂插养改为蚝排吊养的养殖方法,产量高出了3-4倍。不但如此,在做工时间上,不再受到潮水涨落的影响。除了粘蚝串吊养殖技术,郑宏明还发明了水泥块串大蚝育苗技术,这两个小小的创新,使他的财富在3年之内,从原来的30多万陡增到500万。影响了广西、广东、福建的养蚝业。连日本和文莱的专家都来向他请教。



“到现在,都没人能超越我的这两个技术,我们这边的养殖技术,都是我教的。”谈起自己的这两个绝活,虾哥特别自豪。

虾哥告诉记者,自己1989年开始接触大蚝养殖,1992年正式开始养殖,20多年来,他唯一不停的就是试验,再试验。功夫不负有心人,养蚝这点事终于被他整了个明明白白。

如今,虾哥已经被当地一所大学聘为客座教授,专门给学生们讲大蚝的养殖技术。反过来想,其实这也凸显了渔民养殖当中技术支持欠缺的窘境,很多情形下,养殖户难以得到来自科研单位的技术支持,甚至往往比科研人员经验还多。

“4年水产养殖学习,只在蚝排上待一周,能有多少经验呢?”谈起现在的高校中水产养殖的学习和研究,虾哥并不认同。

总资产1400多万元,固定资产将近千万元,年加工能力1万多吨。大蚝养殖场、大蚝加工厂、产品研发工作室一个不缺,如今,郑宏明已经打造了大蚝养殖、加工、科研一条产业链。

虽然身家丰厚,可谈起扩大规模,虾哥也有烦恼。

“我们贷款不好贷,这些蚝排都不能做抵押物。”虾哥告诉记者,自己的资金,都是从最初几百元投入一点点滚雪球似的滚起来的,平时经营都没有问题,但是要想扩大规模,需要大笔资金时就发愁了。

“要不有抵押物,要不有关系,我知道的就这两种办法能贷款。”虾哥快人快语。

金融支持缺乏,并不是虾哥一个人的感受。

在文昌,海南海尚种苗培育养殖基地有限公司老总邢波也向记者表示,整体而言,渔业养殖的金融支持的确比较弱,如果能支持更有力些,渔业养殖业的发展速度也将更快。

相关分类
请在电脑上注册登陆 网址:http://www.zxb2b.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