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情
三农B2B网讯 近日在科技入户走访时了解到,江苏南通市通州区渔业科技示范户马跃飞2013年养殖扣蟹大获丰收,他养殖的85亩扣蟹,每亩产量212公斤,亩产值12319元,亩效益6432元,成了当地养殖名人,很多养殖户纷纷前去请教,他都耐心的传授养殖经验。他建议养殖户们着重五个方面:
选用优质蟹苗
俗话说:“种好半年丰”,对于扣蟹培育来讲,大眼幼体质量好坏直接影响到扣蟹质量和最终的产量。最近几年由于大眼幼体行情比较低迷,育苗场几乎无利润空间,直接导致养殖户管理松懈,蟹苗质量下降,养殖成活率不高,个别甚至出现空塘的情况。另外,好多育苗场为了节约生产成本,使用小规格的种蟹,好多都小于一两规格,有的用同一塘口的河蟹作种蟹,反复使用,近亲繁殖,种质退化严重。针对这些情况,马跃飞挑选信誉度好,在育苗过程中使用优质的活口轮虫作饵料,来保证蟹苗的营养和降低残饵对水质的影响,在育苗水质调控和疾病防治上改用生物制剂替代传统的抗生素的苗场。这样,在苗种的质量上有了较好的保障。
水草确保枝繁叶茂、分布匀称
三月下旬开始种植水草,方法是塘底两侧各种三排,每排间隔2米,每珠间距1米,每珠水草种2斤左右。在根部施一些基肥,然后及时添注新水,水位不能漫过草头,如池水偏瘦,施一些氮肥和磷肥追肥,注意要带水泼洒,不能直接洒在草头上,否则会引起焦叶,影响水草的正常生长。苗种投放后,三期开始投饵特别在五期幼蟹时,饵料投喂要充足,以免蟹苗吃食水草枝须和嫩叶,影响水草的正常生长,实践发现水草必须在五、六月份培植茂盛,到了七月份以后,由于蟹苗规格变大,在枝叶上活动频繁,水草很难再繁殖扩展,池塘水草面积和厚度达不到,会导致残杀率上升,严重影响产量。到了8月份如个别池塘水草过密,应及时稀疏,太密影响扣蟹正常息栖、吃食,导致赖蟹偏多,残疾蟹增多,使得品质下降。
彻底清塘、改良底质
要想高产,必须彻底清塘,对塘底进行修复。每年做到清整池底淤泥一遍,然后干塘暴晒一个月,2月下旬开始灌水至老水位线处,用敌杀死5毫升/亩全池泼洒,用药时选择晴天温度较高的天气。过5天及时排干池水干塘暴晒。3月下旬开始每亩用180斤生石灰全池泼洒消毒,斜坡食台处石灰水泼洒重一些,消毒要做到不留死角。经过2遍消毒,可彻底杀灭残余扣蟹,有效降低残杀率。4月上旬开始对塘底进行彻底翻耕15厘米,通过暴晒,消除有害物质,同时提高了塘底的通透性,便于养殖期底栖生物的繁殖生长。
加强水质调控、疾病预防
养殖过程中总体要求是前期肥,后期瘦。苗种刚下塘时,水体中要求有充足的浮游生物作为开口饵料。因此,在放苗前十几天向池塘中要施适量发酵粪肥,经过观察总结,在五期幼蟹以前,水质肥的塘口成活率与生长速度明显好于水质瘦的。中后期,水质保持清爽些,否则,容易滋生纤毛虫和引起其它一些疾病的发生。水质调控上,定期泼洒生石灰调节水质,夏秋季节施用微生物制剂使水质保持优良状态,为蟹苗生长提供较好的生长环境。定期检查蟹苗的生长情况,发现外壳粘脏,要及时用药,养殖中后期,纤毛虫病对扣蟹成活率影响较大,养殖过程中让蟹壳始终保持干净对提高产量作用较大。
饵料投喂做到优质、适量
对于饵料投喂方面,好多养殖户都比较茫然,扣蟹行情不稳。饵料成本接近总成本的一半,如何在保持养殖效果的情况下,压缩生产成本是大多数养殖户所关切的,马跃飞通过多年的摸索,总结出一套即能满足蟹苗营养需求,又能压缩生产成本的饵料投喂方法:前期主要水质一定要肥,培育足够的浮游生物,三期幼蟹之前靠水体里的浮游生物作饵料,就完全能满足蟹苗脱壳、生长的需求。中期蟹苗脱壳频繁、生长迅速,吃食量处于最高峰,另外,中期也处于高温季节,水质比较容易恶化。利用蟹苗的杂食性和超强的爬行摄饵能力,在五期以后开始驯化蟹苗爬到水边摄食,另外还让蟹苗定时到草头吃食,饵料选择价格相对较低的麦麸,经过实践完全不影响生长。投喂方法上,他也作了较大的尝试:饵料一般在下午4点开始投喂,所有蟹苗都开始活跃起来,开始爬行觅食,这个时段投喂饵料蟹苗能在较短时间吃完,投喂地点上,马跃飞也作了改进,他采取沿岸滩水边点式投喂,一半露出水面,傍晚时蟹苗都围聚在饵料堆上吃食,这样不会导致饵料污染水质,吃食情况也一清二楚,在上风处把麦麸撒在草头上,利用麦麸的漂浮性,不过几分钟,蟹苗就游上水面争着吃食。这样即能加快吃食速度,增加蟹苗的活动能力,又能提高饵料的利用率,减少饵料对水质的污染。到了九月下旬开始,扣蟹规格基本定型,主要开始育肥,饵料投喂上作了相应的调节,饵料用自制的颗粒饵料,采用这种投喂法,有效的避免了残饵污染水质又可节省饵料投喂量20%,并且因为麦麸的价格是颗粒饵料的60%左右,总体生产成本每亩可降低250元,培育的扣蟹规格达到140只/公斤,肥满度,活力都较好,顾客非常喜欢,每年有个好价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