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情
一年一度的植树节,对城市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能用来种树的土地越来越少,欲参与植树节的人们却越来越多,如何解决这对矛盾?
日前上海市绿化管理部门称,未来上海的绿化工作重点将由绿化建设向绿化管理转变。 与此同时,本市的资深园林专家邬志星则表示,植树节更重要的是传递一份绿色的理念,在这种理念指导下,家庭、小区,甚至企事业单位本身都可以成为植树节的开展场地。因为不拘一格的种绿养绿行动,完全能够让植树节真正融入到每一寸土地。 在寸土寸金的上海,每年留给市民种植新树的空间正逐渐缩小。
据了解,城市的绿化率其实并不仅仅依赖于此。在2001年,北京出台的《首都绿化美化花园式单位评选标准》中,首次提出屋顶绿化面积可以按照20%的比例折算,计入单位庭院绿化的绿地率。而在本市,屋顶绿化同样具有较大的发展空间。“屋顶绿化、阳台绿化,通过把花草植物引入家家户户,这与户外种树一样,都能起到良好的改善环境的效果。”本市资深园林专家邬志星早已注意到本市植树空间的减小,与此同时,植树形式的单一性,也在一定程度上压抑着人们参与绿色公益活动的热情。但是,种绿养绿的空间,其实可以延展到更多地点,除了家庭绿化,小区、单位自己的绿地也能够进行相应的改变,优化绿化结构。 专家表示,大环境由小环境组成,而植树节的理念,也应该从关心每一寸土地做起。种绿或养绿,同样有益于改善空气质量,所以减少雾霾,每个人都能出一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