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情
电商来势汹涌,供销社如何应对?
网上供销社创新为三农
本报记者杨志华曹茸
供销社,在计划经济时代被视为一供一销、双向流通的主渠道,曾一度占据中国农村零售“垄断地位”。然而,随着电子商务的普及,物流体系的不断完善,偏远地区的农民也可以通过网络“买世界,卖世界”。那么,广布于基层的供销社零售网点,是否会就此消亡?
伴随着中央深化供销社综合改革的步伐,日前记者带着这一疑问采访了全国供销合作总社理事会副主任邹天敬。
供销社的优势就在“最后一公里”
在邹天敬看来,电商不是供销社的劣势而是优势,给供销社带来了新生机。“供销社熟悉农村,离农村市场近,了解农民,优势就在‘最后一公里’。到去年底,供销社系统经营网点已达100万个,经营领域覆盖全国80%以上的乡镇和60%以上的行政村,初步具备了发展现代农村物流体系的良好基础。”
基于此,今年供销社提出打造全国性的电子商务平台,加快建设“网上供销社”,目前平台建设已经启动,预计2015年第三季度上线运行。
邹天敬告诉记者,在多年的服务实践中,供销社已经形成了国家、省、市、县、乡五级组织,有联合社、专业社、基层社,县和县以下现在已经有2.5万家基层供销合作社,最近一些年又创办了11.4万家专业合作社,还有33万家综合服务社和1.2万家各类产业和行业协会,形成了独具特色、覆盖城乡的组织服务体系,是中国特色农村服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传统供销社直面电商新挑战
供销社有61年的历史,有人说是属于上个时代的名词了。对此,邹天敬有另一种看法,“跟电商这个新生事物相比,供销社比较传统,但是老供销社也同样能够焕发新面貌,今后网上供销社就是我们继续焕发新面貌的重要方面。相信我们一定能够不断跟上时代的步伐,而不是落后甚至停留在上个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