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情
老陕一碗面,其中最不为外人知的恐怕是陕西省永寿县甘井镇的血条面。而这碗血条面竟然要借助农产品电子商务这辆时代快车,脱去3582人的贫困,这可能么?
近日,在永寿县甘井镇农产品电子商务推进动员会上,甘井镇委书记朱迪告诉记者,所谓血条面即是使用干净的动物血液,经过加料、破血、滤血、和面、擀面、切面、蒸制、晾晒等程序制作而成的,便于储存的面食。这种制作手法来源于古时敬天祭祖时,三牲血液的食用与保存。因为其保存时间可达一年,且无添加防腐剂等,可谓是又一个“中国古代健康版”的方便面产品。
那么,具有“中国古代健康版方便面”品质的血条面又如何借助农产品电子商务的力量,脱去甘井镇3582人的贫困呢?朱迪说,甘井镇欲盯紧京东特色馆,做小众产品,并通过血条面的销售,让大家知道陕西有一个永寿,永寿有一个甘井,甘井还可以旅游,再让旅游带动血条面等特色农产品的销售,形成良性循环,从而实现脱贫致富。
在甘井镇特色农产品展上,记者看到许多精美的景泰蓝、手工剪纸、鞋样绣花等关中农村特色手工艺品,也有除血条面外的,诸如手工作坊的菜籽油、野生山鸡蛋,以及永寿40万亩槐花林出产的槐花蜜等农特食品,琳琅满目。
在这次农产品电子商务推进动员会上,镇里特别请了专家给这个镇有意创业的农村回乡青年农民工及村干部进行电商培训。在西藏拉萨打工的红岩村村民李飞虎听了专家们的讲解后,兴奋地告诉记者,以前,听过马云有关电子商务的演讲,产生兴趣,经过这次培训,加深了认识和了解。家乡有这么多特色农产品,何不借助电子商务给自己一个机会呢!
刚进行培训讲解的陕西省农民专业合作社联合会青年合作社分会会长曾凡涛表示,甘井镇完全可利用成县模式,第一步推出单品,如血条面,镇里集中全力宣传血条面文化、血条面吃法。之后,在血条面的成功上,再相继推出其他甘井品种。
本报记者 肖力伟 胡明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