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情
“中国农民都有一个梦想,那就是想和城里人一样生活。”全国人大代表、河南省濮阳市庆祖镇西辛庄村党支部书记李连成说,加快城镇化建设,要让农民不用背井离乡、就地实现城镇化,关键就是要让农民实现本地就业,否则都挤到大城市,农民还是无法落户,城镇化还是一句空话。本报记者刘刚摄
今年政府工作报告中对于“城镇化”的最新提法是“推进新型城镇化取得新突破”。“新型城镇化”在今年的“两会”上又一次成为热点话题。围绕“新常态下要用改革的思维推进解决新型城镇化”,代表委员各抒己见。
从土地城镇化向人口城镇化转变
“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坚持以人为核心,以解决三个1亿人问题为着力点,发挥好城镇化对现代化的支撑作用。”全国政协委员梅兴保认为,这意味着新型城镇化正在从土地城镇化向人口城镇化转变。”
人们习惯用城镇化率来表达城镇化的程度。据统计,我国城镇化率已由2013年的53.7%提高到目前的54.8%。不过,在全国政协委员迟福林看来,这只是一个衡量城镇化程度的指标,未来城镇化的核心是从规模城镇化向人口城镇化转变。
“人的城镇化是方向和目标,如果没形成人口城镇化的大格局,城镇化就是空谈。”迟福林表示,“十三五”期间我国应加大以户籍制度为重点的制度创新,使人口城镇化率以较快速度提升。“如果到2020年我国人口城镇化率仍达不到2012年世界人口城镇化率的平均水平,就难以证明城镇化转型升级是成功的。”
对此,全国人大代表蔡继明表示:“主动适应新常态,推进以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应该成为经济发展的主导战略。”
全国政协委员罗康瑞表示,中国新型城镇化的核心是人的城市化,本质上是从传统的以“土地城镇化”为主导转向更多注重“人口城镇化”,让数以亿计、主要来自农村的流动人口在城市里获得均等化的公共服务,实现家庭式、永久性迁移,最终完全市民化。
全国人大代表、民建中央副主席辜胜阻对此进行了多年调研。他认为,目前城镇化进程中,面临就业保障不稳定、公共服务缺钱、农地改革滞后、安居梦想难圆、过客心态严重等5个难题。针对这些难题,他提出了“二维路径”的概念,即一方面要让一部分有稳定工作和稳定住房的人,在自愿的基础上落户城市。另一方面对大量不能落户和不想落户的外来人口,要为他们提供公共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