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情
本报评论员
在我们这样一个人口众多的发展中国家推进农业现代化和新型城镇化,是一个前所未有的世界级难题。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强调,新型城镇化与农业现代化是手拉手的关系,谁也离不开谁。没有新型城镇化创造条件、辐射带动,农业现代化就难以推进;没有农业现代化提供农产品等保障,新型城镇化也就难以持续。能否正确处理二者关系,使之相辅相成、互促共进,关系着国家现代化建设战略全局,承载着亿万农民的光荣与梦想。我们一定要以历史的紧迫感和强烈的责任感,加快推进这一科学判断转化为中国现代化双轮驱动的现实动力。
由于历史和现实的原因,我国城乡二元结构尚未完全打破,在奔向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征程上,新型城镇化明显步幅更大、步频更快,就像“两人三足”竞技,农业现代化仍然是拖后腿的一方,直接影响冲刺速度和最终成绩。当前,要实现新型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手拉手、并肩走,形成两翼齐飞、双轮驱动的格局,必须要充分挖掘和发挥新型城镇化对农业现代化的辐射带动作用。
着力解决好“三个1亿人”问题,既是推进新型城镇化的切入点,也是促进农业现代化的重要安排。要扎实推进户籍制度改革,让大量“悬在半空”的农民工尽快落地;以居住证为载体提供相应的基本公共服务,让他们安心在城镇就业生活。这样会有相当多的人自愿有偿转让承包地、宅基地等,从而为推进适度规模经营、发展现代农业创造条件。要支持中西部地区中小城市和县域发展特色优势产业、承接产业转移,提升人口承载能力,加快发展现代农业,形成城镇化与农业现代化协调发展的格局。
积极推动以城带乡、以工促农,实现城乡建设统一规划、产业合理布局、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城市是资金、技术、信息、人才、管理等现代生产要素的集聚“高地”,要引导这些要素向农业农村流动,更好地发挥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对农业现代化的带动作用。要继续支持和引导城市工商企业“上山下乡”,鼓励互联网公司把业务扩展到农村,给农业农村带来现代生产要素、新商业模式和通达的营销网络,推动农业生产经营方式创新,促进农产品流通,激活农村资源配置的“一潭春水”。
多渠道促进农民增收,通过新型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两手”发力,继续缩小城乡收入差距。要大力推动转移就业,充分发挥服务业作为农民转移就业最大“容纳器”的功效,加快发展中小微企业,开发适合农民工的就业岗位。要积极鼓励自主创业,综合运用创业投资引导、小额担保贷款等办法,落实定向减税和普遍性降费等政策,帮助回乡创业农民工解决融资难题、降低创业成本,带动更多农民就业。要着力支持以农兴业,支持主产区积极开发休闲观光农业、乡村旅游等农业多种功能,打造新的农民收入增长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