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者认证信息(营业执照和身份证)未完善,请登录后完善信息登录
“四化同步”的乡村实践
“四化同步”的乡村实践

“四化同步”的乡村实践

作者:yhttedit   2020-04-17 13:45:10  点击:46

详情

strong{font-weight:bold;}

  “四化同步”的乡村实践

  ——以吉林市昌邑区孤店子镇大荒地村为例

  编者按:一个村庄,既不临城,也不靠海,仅有的资源就是人均几亩耕地和相对于土地而明显过剩的劳动力。在城镇化步伐不断加快的今天,中国大量存在着的这样的乡村,未来在哪里?如果仅仅靠种植粮食,这里农业的市场竞争力又在哪里?

  近日,记者在吉林省吉林市大荒地村采访,感受到了一股扑面的新风:大荒地通过“村企合一”,深挖农业,建立了一种乡村与企业间互助互动的共融共生机制,推动了农业现代化、农民就地城镇化、农产品加工业及乡村服务业等的发展,在一个村庄的基础上浓缩“四化同步”实践,为我们提供了一个传统农区推动“四化同步”的微观样本。

  本报记者孙林宁启文阎红玉张凤云

  4年的时间,同样是那片土地上种出来的大米,从两三块钱一斤卖到了15块;村企合一第一年,村集体不仅偿还了原来亏欠的60多万元外债,还积累了140多万元,目前已积累到7000多万元;农民年均纯收入从8000多元猛增到了22000多元;村民们从原来闭塞的小屯子搬进了生活设施齐备的新村,而且外来人口越聚越多;村里的企业成了农业产业化国家重点龙头企业,村子则被评为中国最美休闲乡村、全国精神文明建设先进村;村党委成了全国创先争优先进基层党组织。

  这一切的改变都是从“村企合一”开始的。2010年,在当地党委的支持下,吉林省吉林市昌邑区孤店子镇大荒地村党支部和当地民营企业东福集团党支部合并,由此加速了土地的整合和一二三产业的融合……土地与资本的相遇,史无前例地激活了大荒地沉睡了多年的资源,引导着人们在这片昔日的沼泽地上走出了一条工业化、信息化促进农业现代化,农业现代化助推新型城镇化的坚实之路。

  乡村是阵地,是农业企业发展的根基

  10月16日,大荒地村右前方几块方整的水稻田里,几台小型收割机来回穿梭着,脱了粒的水稻直接倒在四轮车上,“突突突”地开往不远处的东福米业公司。

  东福米业总经理刘延峰站在地头对记者说,“这些地都是东福的稻米基地,集中连片,旱能灌,涝能排,专门种植绿色、有机水稻,供应全国市场。像这样的基地,我们有2000多公顷。”

  2000年刚起步的东福米业还是个小作坊,只加工本地大米。两年之后,刘延峰和哥哥刘延东兄弟俩租下了附近一个国有农场,开始种植绿色大米。2004年,东福的绿色大米种植成功以后,又开始种植有机大米,形成了70公顷有机米园区。到2013年,东福集团已发展成为拥有12家子公司,总资产近17亿元的大型民营企业。

  小作坊成长为大企业,一切似乎都显得那么顺利,可是在东福集团董事长刘延东看来,发展中的烦恼从来就没消失过。

  “搞农产品必须要在农村,好种好收好加工。但是很多农产品加工业为什么在当地发展不起来?”刘延东对着记者,自问自答,“村里三年一换届,政策没有延续性。拿村里这个路来说,这是村民自己掏钱修的,企业要用怎么办呢?要不时的给村里拿点钱,时间长了企业受不了,农民也得不到实惠。说白了,集体收入没有,村子也没法发展,企业也没法发展,环境受制约呀。”

  现实就是这样。在中国广袤的乡村大地上,一些现代农业企业做的风生水起,而就在附近的村庄里,农民们却只能远远地瞅着,不能融进其中。

  那么企业与村庄,到底应该是一种怎样的利益关系呢?东福米业探索过跟农民签订订单,可是因为不好管理,有机水稻不敢跟农民签。

  近在咫尺的大荒地村,一年一季的农业生产也不是看上去那样的平静。

  “原来生产队修的挺好的排水沟,各家就往外占。”村民乔明儒说,“一年吃点儿,一年吃点儿,最后排水沟给占没了,涝的时候大家大眼瞪小眼,谁都没办法。”

  一年又一年,村民们每家守着几晌地,到头来也攒不下几个钱。年轻人一茬一茬地走了,剩下那些走不出去的老人,看着村子一天天衰落下去。

  “东子,你好了,那俺们也得差不多呀。”有一天,村里一位老党员忍不住找到刘延东,唠了一句实在嗑。

  是呀,村子为什么发展不起来呢?这个问题刘延东问过自己好多次,最后他得出的结论是:如果土地的经营权还在农民手里,一亩二分地不论你种啥都难发财,永远是个温饱。

  “不包产到户我们永远也不知道单产能上去,但是持久下去不搞集约化经营,现代农业就也难实现。”刘延东说,“一家三亩地、五亩地,农业机械化怎么推广?还没等挂二档呢,农机开到地头了。”

  合作被提上了日程。合作是必须的,因为分散不经济没效益。为了找到村庄与企业共生共融的结合点,2010年东福集团党支部和大荒地村党支部合并,成立了村级党委,刘延东当选党委书记。

  “村企合一”,不是村子和企业就合并了,而是管理合一,账目分开,经济独立核算,实现村企的资金、技术、信息、管理、人才、土地等生产要素优化配置,企业管企业的经营管理,村两委管农民自己的事。村党委为企业发展规划蓝图,也带领村民致富奔小康,“村企合一”开启大荒地村发展新历史。

相关分类
请在电脑上注册登陆 网址:http://www.zxb2b.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