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情
三农B2B网讯 近年来,四川省围绕“建设长江上游生态屏障”和“旅游经济强省”目标,在建设现代林业、推进生态旅游发展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省林业厅数据显示,自2006年以来,四川省林业生态旅游收入连年排名全国第一,四川生态旅游经过十多年的发展,生态旅游收入从2004年的5.2亿元增长到2011年的309亿元,8年翻了5番,为助农增收作出了重要贡献,为发展生态、经济双赢的林业产业探索了有效途径。
青神:古老竹艺编出富民之花
“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无肉令人瘦,无竹令人俗。”北宋文豪苏东坡诗中的竹,正是青神的竹。在眉山市青神县,“竹”已成该县叫得最响的一张名片。
竹编作为青神人对竹最好的诠释,已是这个387平方公里地域的灵魂。“十二五”期间,青神竹编列为我省重点打造的五大特色农业产业之一。
去年3月,省政府正式批文同意实施《青神竹编产业发展规划》,打造以青神县为核心区域,辐射带动眉山市和周边地区的全省特色产业和产村相融示范基地,力争到2016年建成竹基地100万亩,带动相关从业人员100万人,实现年接待游客100万人,竹产业总产值将达到100亿元。“目前青神竹林湿地公园建设已经开工,国际竹编艺术城也正在打造。”在青神县林业局局长王盛祥看来,今天的青神正迎来竹编产业发展的黄金时机。
小竹编编出大产业
比烫金还要贵的竹编名片,数千元的竹编坤包,上万元的竹编画……9月初,在青神的中国竹艺城,一件件价格不菲的竹编艺术品让前来参观的游客赞叹不已,其中包含的匠心和工艺让人觉得物有所值。“我们的竹编包造型设计很现代、很时尚,不亚于很多国际名牌,所以卖出了国际大品牌的价格。”艺术城邵晓玲介绍。通过小竹编做出大品牌,过去一根竹仅能卖10元左右,但编成高雅竹编艺术品,便能卖到几万、十几万、几百万元,“这得感谢当初选择了精品路线!”
多年前,青神竹编大师陈云华与他的6名徒弟,耗时一年多,耗费200余万根竹丝,完成了一幅5米多长的《清明上河图》,这幅酷似原作的竹编画滑如绸缎、薄如蝉翼,画上的千余个人物、动物,皆栩栩如生、跃然欲出。这幅画最终卖出106万元的高价。陈云华说,这幅竹编不到300克,算起来,1克竹丝要值3000多元,远贵于黄金。“时代在前进,我们也要根据市场需求创新。”除了编制竹编画,青神竹编还把竹编扩展到竹编坤包、竹编时装、竹编装饰品等领域。今年非遗节期间,当地就接到一个大订单:一家企业以每个近千元的价格订购2万个竹编坤包,这些产品将被销往欧洲。
如今,在全球很多国家都能看到来自青神的竹编作品。如今,青神竹产业产值已近10亿元,竹编产业也近2亿元。
竹编编织富民梦
在外,竹编成为青神一张响亮的名片;在内,竹编正成为青神人致富增收的新途径。
目前,青神拥有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2人、省级工艺美术大师4人、高级竹编技师20余人、中级技术人员200多人、专业竹编技工6000余人。在全国的竹编产业里,人才储备独占鳌头。
2001年,国际竹藤组织率领20多个国家的竹生态专家来考察后,将青神定为“国际竹藤组织青神竹手工艺培训基地”,为世界培养竹艺人才。
为有效而持久地传承竹编技艺,青神县每年举办1000人次的竹编培训班和200人次的竹编提高班,在经过为期3个月的培训考核合格后,就可取得劳动就业部门颁发的竹编《职业技能培训合格证书》。
青神县竹编产业技术工人“千人培训”正在进行。截至目前,全县共有1200余名学员参加竹编培训。在云华竹旅竹编的工作室里,一批刚刚通过竹编培训上岗的青年男女正在编织竹编,来自贵州黔西南州的18位学员也远道而来学习竹篇技艺。他们大多数都是刚刚高中毕业的学生,或是放弃在城里打工回家就业的,竹编成为他们新的致富途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