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者认证信息(营业执照和身份证)未完善,请登录后完善信息登录
鲟鱼网箱养殖存在的问题与思考-新闻资讯-水产-三农网
鲟鱼网箱养殖存在的问题与思考

鲟鱼网箱养殖存在的问题与思考

作者:yhttedit   2020-04-17 15:34:59  点击:12

详情

 

                               鲟鱼网箱养殖,来源百度图片。

    
三农B2B网讯 鲟鱼目前在国内、国际市场上均是最珍贵的水产品。尤其是鲟鱼鱼卵所生产的鱼子酱,素有“黑黄金”之称,营养价值极高,成为皇室贵族高档奢侈品,售价高达800美元/kg,其普通商品鱼售价也达40元/kg。正是因为鲟鱼价值连城,具有高额的经 济利益,市场前景好,国内养殖鲟鱼的渔民越来越多。
  
  由于网箱养殖不受水域限制,江 河、湖泊、水库等水域只要水深适宜,无有毒物质污染,都可以设置网箱养鱼,而且网箱养殖具有生长速度快、养殖周期短、品质高、味道鲜美、管理方便、操作灵活等优点。绝大多数渔民都选择网箱养殖模式。通过多年的养殖观察,发现鲟鱼网箱养殖存在很多问题需要深入探索与思考,现将网箱养殖存在的问题探讨如下:
  
  盲目扩大生产投资,迫使自然界大水面网箱养殖鲟鱼高投入低产出的现象
  
  由于鲟鱼养殖带来高额利润,促进了鲟鱼养殖业的迅猛发展,导致渔民盲目扩大生产投资发展网箱养殖。只要有水源的地方就架设网箱养鱼,既不调研养殖水源容纳量,也不做水质情况分析,更不考虑水环境污染的问题,从而使水库网箱养殖出现超负荷现象,造成水源污染严重,养殖水域区老化。遇到高温极端天气、鱼病增多,损失量大,每年投入的人工、饲料、苗种资金多,结果收获的成鱼现金少。
  
  网箱布局不合理,管理措施不力
  
  无论是水库、江 河、湖泊都有很多弯道,叉道。网箱布局不合理,设置过密,影响航运或水源污染。许多水域,存在网箱架设密度超出国家大水面网箱养殖标准的环境容纳量,有效水体的鲟鱼养殖密度太高,致使水流不畅,局部严重缺氧,残饵及鱼类排泄物不能迅速随水输送出去而污染水体,引起鱼病频发,致使网箱内鱼类大量窒息死亡,养殖生产中还存在日常管理不够规范,投饵比较盲目; 鱼病防治不得力;死鱼 、病鱼、生活垃圾等都往江里倾倒,加剧水体污染。
  

[page]


  网箱养殖技术力量薄弱
  
  1.缺乏投喂管理技术。一些渔民见别人养鱼发财后,盲目跟风,缺乏养殖经 验,投喂管理不到位,鱼病防治不到位,每年损失的成鱼比较多。据了解多数渔民投饵方法不科学,生产操作管理不规范,选择饲料生产厂家不正规,每年因人为因素造成鲟鱼死亡的比例大。
  
  2.缺乏放养技术。鲟鱼比较娇嫩,对水温、养殖环境要求严格,不选择合理的进箱时间、进箱规格,容易造成大批量的死亡。进网箱养殖的鲟鱼宜在冬、春季放养,要求体质健壮、无伤无病、游动活泼、规格大且整齐、体长达到15cm以上,完全能够摄食配合饲料,成活率才有保障,鱼苗太小或饲料驯食不够,进网箱后死亡率高达60%以上,放养密度不宜过高,鲟鱼身体表面有坚硬骨板,放养密度过大时,鱼抢食激烈,鱼体相互磨擦碰撞容易受伤,极易感染病菌死亡。
  
  3.缺乏鱼病防治意识。许多渔民在养殖过程中缺乏鱼病防治意识,平日里不加强鱼病预防工作,直到鱼生病出现死亡后,才提高警惕,进行治疗,其实以为时过晚,网箱养殖密度高,鱼病传染快,短暂几天时间就会出现大批量的死亡。
  
  苗种质量无保障
  
  鲟鱼养殖市场出现高额利润后,全国各地都有苗种生产厂家,有野生捕捞鲟鱼亲鱼进行人工繁殖鱼苗,也有人工养殖鲟鱼达到性成熟后进行人工繁殖获得鱼苗。野生捕捞的鲟鱼亲本长期生活在自然环境里,母体很有可能携带细菌性、病毒性鱼病寄生鱼卵中,催产后通过受精卵或鱼苗携带到各个水域造成病源交叉感染。同样人工养殖的鲟鱼若鱼种消毒不严格,也会通过鱼苗携带到养殖水域。每年网箱养殖鱼病增多,而且一年比一年难防治,给养殖者带来巨大的经 济损失,因此在进购鱼种前一定要做好鱼病检疫工作。
  
  自然环境的恶化,导致网箱养殖每年损失的鱼比较多
  
  鲟鱼属于偏冷水性鱼类,生长适宜温度为15℃-25℃,超过26℃以上最容易爆发细菌性鱼病,尤其是史氏鲟、达氏鳇以及两者杂交子一代品种,1.5kg左右规格的鱼种最易得病,死亡率高达70%以上。近几年极端的高温天气,给鲟鱼养殖户带来了巨大的经 济损失,因此网箱养殖选择养殖品种非常关键,应根据不同品种鲟鱼的生活习性,来确定养殖品种。同时高温季节到来之前做好鱼病防治工作,加深网箱深度,降低养殖密度。
  
  养殖生产中存在的几大误区
  
  1.无饲料质量品牌意识,那种饲料便宜就喂那种饲料。摄食饲料是鲟鱼获取能量从而维持正常生命活动的唯一途径。饲料品质决定水产养殖中饲料的投喂效果,饲料质量差,直接影响鲟鱼摄食和消化吸收,使饲料利用率降低,饲料系数升高,鱼体生长缓慢,容易生病。市场上鲟鱼饲料品种多,价格高低不一,养殖者缺乏对饲料品质认识,不考虑饲料的营养性,只要价格便宜就可以,结果造成饲料利用率低,浪费性大,水体污染严重,鱼体抵抗力差,发病几率增多。
  

[page]


  2.适宜生长水温范围内加大饲料投喂量,促进鲟鱼快速生长。鲟鱼在适宜生长水温范围内,生长迅速,超过适宜生长水温生长缓慢或停止生长。许多渔民根据鲟鱼生长特性,为了抓季节、抢市场,加大数倍的饲料投喂量,促进鲟鱼快速生长。饲料中蛋白质、脂肪、糖类等营养物质过多,饲料中营养指标与养殖对象不适合;有的为了饲料销量大,加有大量的生长素、激素之类,致使鱼类生长过快,肝的负担过大,从而易发肝病。到了高温季节,水温过高、养殖环境恶化,鱼病爆发,大部分鱼出现鳃发白,肝脏出血坏死,尤其表现在1-2kg左右的鱼种,死亡率高达70%以上。
  
  3.鱼药量越大治病效果越好。许多养殖户在鲟鱼没有得病之前,不预防、不重视,一旦发病盲目投药、过量用药。既不分析发病原 因,只凭经 验用药,而且高剂量用药,用药剂量高出安全剂量10倍甚至几十倍以上。正确的用药方法是:先正确诊断,对症下药准确测算,用准药量,对外用药,全池泼洒,要准确计算池水体积,并应考虑到水质特点及当时水温等的影响,内服药物的剂量以每千克鱼体摄食到多少药物来表示,配制药饵时,还应考虑到药物在水中丢失的情况。注意估算鱼的总数量,要考虑到各阶段生长增重的比例,不能以投放鱼种计算药饵的投喂量。
  
  4.西药原粉治疗鱼病效果好。在现实生产中滥用鱼药相当严重,违禁鱼药屡禁不止,药物残留超标,直接影响食品安全,人身健康安全。许多西药如氯霉素、呋喃唑酮、环丙沙星、恩若沙星等禁止使用,但在实际生产中养殖者缺乏认识,总觉得西药治病效果好,饲料仍然添加违禁鱼药。鱼病关键在于预防,只要养殖者按照正规的技术流程、标准操作,规范养殖,降低养殖密度,改善养殖水环境,选择优质饲料科学投喂,定期添加中药饵预防,减少鱼体发病几率。
  
  健康发展鲟鱼网箱养殖的对策
  
  1.调

相关分类
请在电脑上注册登陆 网址:https://www.zxb2b.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