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情
三农B2B网讯 “十八大”明确提出了“新型城镇化”概念,去年底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则进一步把“加快城镇化建设速度”列为2013年经济工作的六大任务之一。当前,我国的城镇化建设正由“重速度轻质量”向“质量与速度并重”的阶段迈进。
城镇绿化(三农B2B网配图)
今年两会后,新型城镇化战略备受新一届政府重视,被视为经济发展的新动力与普惠民生的新载体。由发改委主导的《促进城镇化健康发展规划(2011-2020年)》初稿称“城镇化将在未来十年拉动40万亿投资”。发改委还提出“十二五”期间将新建绿色建筑10亿平方米,“十二五”期末20%的城镇新建建筑要达到绿色建筑标准。
市场人士认为,随着各地城镇化建设的深入推动,园林绿化行业迎来了千载难逢的发展良机。从城市发展轨迹来看,在城镇化发展初期是以基础建设为主,园林绿化等配套投资占比较小,而在城镇化加速发展的中后期,城市建设转向精细化,园林绿化等配套投资占比明显提升。
两会热议“城镇化”
今年3月,全国两会召开,此前曾被广泛关注的“新型城镇化”再度成为热议话题。与会代表们一致认为,新型城镇化关键在一个新字,绿色城镇化是大势所趋。
民革中央提交的《关于超前进行生态布局,推进可持续城镇化进程的提案》引起代表们的关注。提案指出,当前城镇生态建设存在明显的分割状态,缺乏城乡统一、跨部门协作的城镇化生态建设战略和布局,没有顾及城乡之间、城内城外的生态空间设计,不能及时发现和协调解决城镇化过程中生态建设问题,造成了“城市热岛”、“城市荒漠”等问题,加剧了城镇自然生态系统的退化,降低了城镇自然生态系统的环境承载力,忽略了城市生态系统与乡村生态系统的天然衔接。
提案建议,成立城镇化生态建设综合协调机构,统筹协调城镇生态建设的规划、管理和实施,超前进行城镇化战略生态布局。同时加大对小城镇生态建设的投资、建设和管理力度,充分保护物种多样性、传统农业耕作方式、自然地形风貌、历史社区特色、文化遗产等。组织力量调查研究城镇化过程中带来的森林景观破碎化和城乡边缘地区生态加速退化问题,找出相应对策。抓紧研究城镇生态建设标准,针对不同区域、不同城镇规模制定相应的标准和指标,规范指导城镇生态建设实践。
城镇化建设应与生态文明相融合
“十八大”报告将生态文明放在非常突出的地位,去年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又再次强调要将“生态文明”全面融入城镇化全过程中,走集约、智能、绿色、低碳的新型城镇化道路。
3月2日,由中国科学院主办的“中国城镇化高层研讨会”在北京召开,围绕“走符合中国实际的城镇化道路,实行资源节约型的城镇化发展方针”及“城镇化模式必须转型,生态文明要融入城镇化全过程”等议题,与会专家学者们积极建言献策,开展广泛讨论。他们一致认为,融入生态文明是提高城镇化品质的重要切入点,新型城镇化是建设美丽、绿色、生态的城市,不仅要重视“量”的扩大,更要重视“质”的提高,注重城镇品质的内涵式发展。
中国城市规划学会石楠教授表示,中国城镇化进程应是“绿色发展、远离雾霾”的过程”。城市是生态文明的重要载体,今后20年内,中国仍处于工业化、城镇化快速发展期,城镇新建与更新建设量巨大,也是中国通过建设生态低碳城市、落实生态文明,走不同于西方城镇化发展老路的重大战略机遇期。
纵观世界各国城镇化发展进程,无一不与生态文明谐调发展。德国政府每4年颁布一轮生态建设计划,实行指令性管制,在小城镇建设中将环境保护作为重要因素优先考虑,任何建设项目都要保证绿地总量的平衡,坚决杜绝以牺牲环境为代价来发展经济。因此,德国几乎所有小城镇中森林和花园总面积都占该城的30%以上,环境十分优美。新加坡早在上世纪70年代就有“花园城市”的美誉。进入新世纪,新加坡为了降低城市热岛效应,治理PM2.5,落实节能低碳指标,强制推行屋顶绿化、墙体绿化,经过10年的建设,如今新加坡由平面花园城市变成了美丽的立体花园城市。
(转下页)
城镇化建设主打“绿色”牌
建设生态旅游城市和绿色宜居家园,这是广大群众的强烈愿望。近几年,我国许多地区在推进城镇化建设过程中主打“绿色”牌,城镇化建设成效显著。
打造湿地公园。广西省北流市加快创建国家园林城市步伐,2012年投入城市建设资金3.5亿元,重点抓好会仙河公园、玉容路生态带状公园等一批绿化工程项目。其中,在市区西南面规划建设占地面积1800亩的湿地公园——会仙河公园总投资2.5亿元,目前已完成投资近6000万元,由22个镇负责设计、筹款,建设的梦之园基本完工。该公园是广西首创的乡镇级园艺博览园。去年底,北流城市建成区绿地率为32.78%、绿化覆盖率为37.92%、人均公园绿地面积9.76平方米,绿化三项指标高于国家园林城市标准。
结合生态园林。江西省资溪县在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过程中,着力打造生态型、休闲型、现代化的园林县城。该县按照“一路一貌、一街一品、绿中造景、月月有花、四季常青”的要求,实施一系列绿化工程,选用40多个乔、灌、草、花品种,以植物造景为主,乔、灌、草立体配置,打造高品位的城市滨江绿化景观带。目前,该县完成山上山下造林绿化4.2万亩,城区绿地率38%,绿化覆盖率增至41%,人均公园绿地面积高达15.9平方米。
铺设绿色走廊。河南省郑州市正在实施“两环十七放射”生态廊道建设、五条出入市口道路生态廊道建设、“八横八纵”城市景观道路绿化建设、四环路内新打通道路景观绿化和现有主要道路绿化升级改造。力争在3年内,新增道路绿化总长度500多公里,新增景观绿化面积2300多万平方米,实现人均公共绿地由现在的10平方米提高到12.8平方米。
构建空中花园。浙江省杭州市十分重视屋顶绿化,西湖区已建成多个屋顶花园,今年计划将再造10万平方米的“空中花园”。近几年,杭州市将西湖景区向市区延伸,实施空中花园、立交桥特殊空间绿化,取得了明显成效。特别是钱江新城的立体绿化工程,将所有汽车全部转入“地下”,屋顶上基本实现绿化覆盖,江岸边还建有“城市阳台”,成为了杭州市一道亮丽的风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