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者认证信息(营业执照和身份证)未完善,请登录后完善信息登录
美丽中国离不开绿色植保-资讯-园林-三农网
美丽中国离不开绿色植保

美丽中国离不开绿色植保

作者:yhttedit   2020-04-17 15:06:44  点击:21

详情

三农B2B网讯 半个世纪以前,美国生物学家雷切尔卡逊为我们描绘了一幅震惊世人的可怕场景:“春天来了,唱歌的鸟儿却不见踪影,路边不知名的野花野草无精打采,家养的鸡有的不再下蛋,生出的蛋也孵不出小鸡,猪变得病怏怏的,小猪生病后几天就死去,本来应该是生机勃勃的春天变得异常的寂静,找不到生命萌动的气息。”


美丽中国离不开绿色植保(三农B2B网配图


卡逊在这里拉响了人类赖以生存的载体——地球环境的警报,呼吁人们要认真审视和反思工业化进程的负面效应,要从大量施用农药、化肥的后果中思考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前景。请保护我们的地球,这是“地球村”村民生存繁衍的最后机会。


困惑与觉醒:反思源于环境恶化


中国2006年首次发布绿色GDP,2004年因污染损失了5118亿,环境损失占我国每年GDP增长的8-13%。2007年中国GDP绿色指数为0.103,是世界平均水平的33%,在世界排名115名。各种废弃物排放导致中国城乡环境空气、水质、土壤严重污染,生态问题突出,人们生存环境极为恶劣,大量人口暴露和生活在低质量的大气、水体和土壤环境中。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2012年9月公布的一张全球空气质量地图,全球PM2.5最高地区在北非和中国的华北、华东、华中。2002年以来,全国“癌症村”“怪病村”在各地频繁出现,医学界认为,目前已知80%的癌症发病与环境污染有关,与GDP的增长之间呈伴生关系。世界卫生组织资料记载,迄今为止已查出水中的污染物超过2100种,由饮水引起的疾病占人类疾病的80%,全世界每年有2500万儿童因饮用受污染的水而生病致死,中国城镇居民生病和亚健康状60%与水污染有关。农村土质污染形势严峻,全国农药包装物和农用地膜不易降解,污染严重。2010年我国农用膜使用量达217.3万吨,每年约50万吨农膜残留在土壤中,使15-20cm的耕作层成不透水不透气的“白色污染”。


相比空气、水质、土壤的大范围污染侵袭,可控可治的难度非常大,化肥农药的威胁,则可以有针对性的一定范围内的控制治理。


我国目前已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化肥生产国和消费国,2010年全国化肥总产量达6619.8万吨,在不到世界10%的耕地上,每年使用化肥总量占世界总量的33%。由于过度使用化肥,土壤肥力逐年下降,我国土壤PH值下降了0.13-0.18个单位,这种规模的下降,在自然界中通常需要几十万年的时间,我们却只用了短短的30多年的时间,不仅植物容易致病致虫,妨碍生长,更重要的是加速了重金属向周围水体滤出。化学农药同化学肥料一样,也是一把双刃剑,一方面减少了有害生物的威胁和破坏,提高了作物的产量,尤其对我国以世界7%的耕地养活世界25%的人口做出了卓越的贡献。但与此同时,化学农药杀死有益生物、污染大气、水环境,农药残留进入作物、食物、地下水、空气、土壤,最终进入人体,通过生物放大,在这个过程中参与富集的生物都受到损伤,破坏生态平衡,形成恶性循环。我国农药年产量190万吨,居世界第一,农药利用率却只有30%,每年遭受残留农药污染的作物面积超过10亿亩。



绿色植保:走向经济社会发展的前台


当前,环境问题已迅速转化为环境危机,并延伸为生态危机和人类的生存危机,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明显而现实地影响到每一个地域、每一个行业,直至每一个人。环境与发展在唯GDP数量与速度至上的时期实际上是二元对应的“两难”困境——似乎要发展,就必然要破坏生态环境(所谓“先污染后治理”“先蔓延后整理”),而要保护生态环境,就只能保护生态环境,就只能牺牲发展,忍受贫穷。事实上,环境是客观存在,发展是客观需要,环境问题在人类发展中不可避免,环境问题也必须在发展中解决。“两难”困境的发展模式必须让位于“既要金山银山,更要绿水青山,没了绿水青山谈何金山银山!”


随着环境的日益恶化和资源的加速枯竭,各国逐渐意识到保护资源环境和人类生存环境可持续发展和文明和谐的重要性。1972年,联合国人类环境会议通过了《人类环境宣言》,唤起了各国对环境问题的关注。1987年,世界环境与发展委员会提出了“可持续发展”的概念:“既满足当代人的需求,又不对后代人满足其自身的需求能力构成危害的发展”。现在可以说,可持续发展正在从个人的呐喊和少数有识之士的真知灼见逐渐成为全人类的共识,绿色植保也因此走向经济社会发展的前台。


绿色植保派生于绿色发展,绿色发展衍生于可持续发展。绿色发展是以生态保护为前提,以经济崛起为核心,以文化建设为支撑,以社会建设为基础,以政治建设为保障,以最小的环境代价和最合理的资源消耗获得最大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具有区域特色的发展模式。


园林植保是以确保植物健康与安全为目标,以维护和巩固园林绿化成果为宗旨,以彰显园林绿化功能为任务的园林事业当中有始无终的完全进行时的业态。如果失去园林植保,园林绿化将在环境胁迫和有害生物侵袭中或弱化,或逐渐衰亡,或急剧夭折,园林绿化枯败将不可逆转,多年成果将功亏一篑。所以,园林植物保护最真实的本质就是保护园林植物,在植物安全健康前提下巩固园林绿化成果,提升园林绿化水准。


绿色植保:为绿色不言放弃


新时期的园林植保,可以解读为“大植保”。大植保的主要特征是,以保护园林生态位立足点,以改善植物生存环境为切入点,以确保植物自身健康为着立点,让园林植保贯穿园林绿化建设全过程,让园林植保覆盖园林绿化生产全方位,让园林植保融入园林绿化管理全业态。大植保更关注的是植物生存的平台和载体,实施方针是“预防为主,综合治理”。技术主体是,以植物生境改善和生物防控为作业主体,对植物生长、健康和生存安全构建体制性、系统性、综合性和针对性并存的治理体系。构建综合治理体系,需要融入社会管理属地与专业结合,强化环境免疫和抗逆,提升植物内生拮抗性,科学监测生物防控,多种措施结合与选优。


措施一是细化到实地,拓展生物技术对有害生物的防控。而其中生物农药的发展目的,为了使生物产业恢复天然状态,保护土地肥力,保护并修复自然生态系统,防控有害生物及调节植物增产,使用生物农药更优的选择。生物农药对有害物资高效,作用机理独特,对有益生物及非靶标性生物毒性低,与环境兼容性好,在自然界中能自然分解,不易被其他生物和食物链浓缩与富集,即使与化学农药混合使用,也能减缓害虫对化学农药抗药性的产生,延长化学农药使用的周期。发展生物农药已获得国家政策支持,截止2010年,我国已有30余家研究机构,超过240家生物农药生产企业,使用生物农药作物面积达4亿多亩,我国已具备加速发展生物农药的基础条件。


措施二是实施“无公害”防控技术,科学防控有害生物。无公害防控的实质是在“有效-高效”的前提下实施技术领域的“”无毒或低毒”及“无残留或低残留”。方法要点是:防控需前移,掌握主动权,一切有害生物的调查、监测、检验检疫、习性规律跟踪观察、林间试验、室内实验、检测、数据统计分析、标本资料存档,预测预报都要与“发生”和“危害”挂钩,一切绿化作业的规划、设计、施工、育苗、养护都要与“环保”和“保健”挂钩。防控社会化,掌握控制权,一切绿地植保及有害生物都要实行“属地管理”与“专业化管理”相结合,都要以“防灾、减灾、抗灾”的灾害意识为警示依据。防控多元化,掌握综合治理权,有害生物防控的人工防治法、物理防治法、化学防治法、卫生防治法、园艺防治法、生物防治法、飞防法,都要因时、因地、因树、因害、因态、因机、因药而异,要区别对待,不可一刀切。


措施三是改进传统防治方法,实施科学防控。早在上世纪,联合国粮农组织跟进亚太地区的发展中国家农药使用情况,曾十分肯定的指出,“所谓农药问题,实际都是农药使用技术问题”,长春市园林植保站站长韩军玲教授,从六个方面点评了我国园林植保界农药使用的误区和弊端,“没有害虫先打药,病虫不分用错药,原因不明乱选药,时间不对白用药,不看说明乱配药,疗程不够难见效”。诚如斯言,十分中肯。


园林植保领域制约践行绿色植保的死穴很多,必须保持长期应对的清楚认识并着力逐一化解。坚持“预防”一定要走在“防治”的前面,监测永远是防控的基础。认清防控才是防治的本真要义,控效永远优于治效。力促植物增强抗逆

相关分类
请在电脑上注册登陆 网址:https://www.zxb2b.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