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情
三农B2B网讯 近几年,随着我国花卉产业发展大潮的到来,传统切花月季也水涨船高,全国很多地区投资试种切花月季,规模快速增加,涌现出一大批致力于月季生产和研发的企事业单位。仔细分析不难发现,全国切花月季新区生产起伏不稳,自然气候优越、产业基础扎实的地区,发展优势更为明显。
月季(三农B2B网配图)
月季种植规模稳步增长
作为世界三大切花,也是中国最重要的商品切花之一的月季,1998-2004年之间,种植规模直线上涨,2004年达到了11.4万亩,较1998年增长了5倍有余;2005年至2012年之间,生产面积稳步增长,2012年全国切花月季种植面积达到了20.7万亩,产量47.1亿枝。近两年,由于 “2.14情人节”、“七夕节”等节日消费增加,以及各地政府为寻求新兴产业所给予的良好政策,很大程度上提升了月季切花生产者的积极性。目前,除黑龙江外,全国各地均有月季切花种植,其中62.3%的种植量分布在云南、广东、湖北、四川、湖南,其中云南种植面积最大,为7.05万亩,占全国月季总面积的 42%,占云南鲜切花总面积的三成左右,是云南种植面积最大、种植队伍最多、品种最丰富的四大切花之一。
按照国家农业部的统计数据分析,全国 29个月季种植省、市区,2012年有15个地区切花月季种植面积增加,其中涨幅前5位的分别为河北、河南、青海、新疆和湖南,涨幅从大到小依次为 70.5%、44%、32%、21%和19%,云南月季增幅仅13%;辽宁、重庆、广西、福建、山东、上海、天津等14个省市种植面积下降,其中宁夏和重庆降幅超过70%,销地上海和北京降幅在63%左右。
全国月季生产不稳定,主要有两方面原因:一是高价行情催生种植热情。2011年主产地云南切花月季行情创历史新高,很多省市为节约采购成本,自行组织切花月季生产,但行情下降后,本地月季竞争力下降,又被迫改种其它产品。二是地方政府扶持发展。目前,贵州、四川等省的地方政府把花卉产业纳入农业新型产业和农民增收致富的项目,提供很多优惠政策和条件,鼓励农户和企业投资发展花卉,但经过短期的试种和生产后,政府扶持力度有所放缓,很多种植者选择放弃或减少生产。三是气候所致。很多地区不适合包括月季在内的温带切花生产,虽然选用了较好的设施设备改善小气候,进行温室生产,但运营成本高,竞争优势不明显。
当然,当遇到主产地云南月季行情大涨或生产面积陡降时,其他产区抓住市场机遇,做补充式生产,借高价之时谋利,全国月季切花生产面积又会出现徒增现象。
行情平稳利于产业健康发展
持续高价不是好事,将导致生产盲目跟风,隐藏投资风险;低迷行情也不一定是坏事,有利于短期快速占领市场。综上,平稳的行情,最有利于产业持续、健康发展。
笔者对云南近20个大宗月季品种每天的批发价进行整理统计后得知,2005年至2012年8年间的月季行情变化规律有两大方面,即每年有两个旺季和两个淡季一方面,每年第一季度是全年的销售高峰,第四季度是全年次高峰,其中高价密集区往往分布于2至3月份,峰值为每枝1.66元,出现在 2011年3月份。次高峰10至12月,峰值为每枝1.05元,出现在2011年12月。另一方面,每年的4至9月份,即夏秋季期间,是月季产量最高、产品整体质量低的时段,也是全国消费量少的时期,月季迎来全年的两个淡季。从历史数据看,淡季价格密集区为每枝0.2元至0.5元,集中在4至9月上旬,其中淡季均价谷值为每枝0.13元,出现在2007年4月,之后维持在0.2元低价位附近达120天之久,此低价位也曾在2005年出现,但仅在4月和9月出现。
2013年行情如何呢?从前11个月的行情走势分析,2013年月季行情趋于平稳,旺季均价下移,淡季上移,均价极差缩小,峰值每枝 1.2元,分布于1月和3月,谷值为每枝0.33元,出现在7月,但之后快速反弹。这主要有3个原因:一是经过多年的摸索,生产者已能够较为充分地掌握市场信息,恰当地进行生产计划,并通过提升技术和设施水平有效进行生产调控,保证上花期与市场销售高峰基本同步;二是今年主产区风调雨顺,未遇到前3年那样的旱灾,加之整体生产技术的提升,全省月季整体品质较好;三是淡季节日活动增多,如“七夕节”、“教师节”等,消费增加,改善淡季日常消费量少的情况,供需矛盾得到较好缓解。
今冬明春鲜花销售行情看好
“两节”,即春节和“2.14情人节”是否重叠,历来倍受业内瞩目,若“两节”错开,销售黄金期延长,利于花期调控和扩大营销,若“两节”重叠,就意味着黄金期缩短,时间紧、销售总量少,短时内需要更多的人力、物力进行突击销售,实力小的批发商只能遗憾地放弃大订单,生产商则失去了花期调节的更多机会。 2014年正逢“两节”错位,利于鲜花销售,行情看好。
但需要强调的是,新区花农把握市场信息和技术掌控能力较弱,加之鲜切花上市量与天气因素息息相关,面对复杂多变的气候等外部因素,预计上花期的计划与实际很难做到精准。因此,如年底遇连续高温,鲜花提前开放,上花高峰与二三月份的销售高峰错峰,那么行情不会超出预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