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情
三农B2B网讯 “这两天平均每天走货量在100车左右,每天交易额约500多万元。”惠民县皂户李镇苗木协会会长李灵龙介绍说,“顶峰期每天走货量超过300车,日交易额能到1500万元以上。”
皂户李苗木产业转型升级迎新机遇(三农B2B网配图)
气温日渐降低,位于皂户李镇的黄河三角洲惠民苗木大市场上的苗木交易却日益升温。每天下午是苗木市场人气最旺的时间,全国各地前来订购苗木的客户和车辆络绎不绝。
经纪人队伍带动苗木发展成效凸显
据了解,黄河三角洲惠民苗木大市场由皂户李镇政府2010年通过招商投资建设,分南北两个市场。自市场投入使用以来,已有200余家合作社和公司先后入驻,在连接两个市场的大济路和滨石路两侧自发形成了5公里苗木销售长廊,带动众多苗木经济人进驻,拥有苗木商铺200余家。
据统计,皂户李镇现有较强实力的苗木经纪人200多名,小经纪人2000余名,专业合作社50余家。在苗木购销旺季,劳务市场每天务工人员达1000余人,专业嫁接人员10000余人,直接或间接从事苗木产业人员达2万余人,苗木销售客户覆盖了大江南北。惠民苗木的市场触角延伸到了全国各地,远到内蒙古、青海、新疆,近到山东省17市,大到园林绿化,小到村庄美化,处处可见皂户李镇苗木。随着黄河三角洲惠民苗木大市场的龙头带动作用凸显,今年苗木交易总额有望再攀新高。
强强联合延伸产业链条
笔者通过走访发现,虽然当前低规格小苗市场价格有所波动,但群众收益仍然高于粮食生产。以白蜡种植为例,剔除农资和基本农田管理投入,按平均亩产2.5万株、0.5元/株计算,苗农每亩地的收入仍可达1万元以上。若嫁接后出售半成品苗,每亩纯收入也能达到7000元左右。由此可见,苗木产业始终是该镇群众增收的支柱型产业,不会因市场价格波动而有所动摇。如何帮助群众克服市场盲目性带来的风险,成为摆在当地政府和苗木协会面前的首要问题。
“下一步,我们苗木协会将联合种植大户和苗木种植专业合作社,引导并带领苗农调整一下种植结构,尽量缩减小苗的种植面积,有选择地扩大标准化、大规格苗木的种植面积,并逐渐增加花灌木、彩叶树种的种植,进一步延伸产业链条,使我们的苗木产业健康发展。”李灵龙结合现状,谈了自己的打算。
“你看这个榆树,以前是当地最不被重视的树种,现在通过嫁接成为金叶榆,不仅销路好了,价格也翻了几十倍。”苗木种植大户张宝军通过自己的实践,成功培育出了金叶榆,开拓出一条新的发展道路。据了解,当前该镇像张宝军一样尝试推广种植新品种的种植大户已有100余家,他们又通过合作社,带动广大苗农成功种植了北美海棠、西部海棠、龙柏、紫叶李、碧桃、冬青等花灌木二三十种。部分有实力的种植户和合作社,也开始尝试发展对节白蜡、盆景、玫瑰等容器苗和花卉,探索增收的新途径。
万亩生态林场实现规模化建设
“今年,我们计划完成万亩生态林场二期5000亩的栽植任务,并在生态林场再建设面积500亩的精品苗木示范园一处,将最高标准的精品苗木集中培育和展示,方便苗农和广大客商参观学习。”惠民县茹园苗木有限公司负责人李金波介绍说。
据了解,为有效解决苗木产业中存在的种植分散、集约化和现代化程度低等问题,皂户李镇计划利用2-3年时间,按照“区域化布局、规模化建设、林场化管理”的要求,采取政府负责土地租赁、流转,鼓励企业、种植大户、农民投资参股等运作经营模式建设万亩生态林场1处。今年春天,林场一期5000亩苗圃均按生态林场栽植标准建设完成,并长势良好。二期工程计划再流转土地5000余亩,并建成精品苗木示范园一处。目前土地流转任务已经基本结束,各类苗木正在栽植,12月初完成今冬栽植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