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者认证信息(营业执照和身份证)未完善,请登录后完善信息登录
我国兜兰产业化生产起步-行业聚焦-资讯-园林-三农网
我国兜兰产业化生产起步

我国兜兰产业化生产起步

作者:yhttedit   2020-04-17 15:05:54  点击:28

详情

三农B2B网讯 经过多年研究,中科院昆明植物研究所、贵州省黔西南州绿缘动植物科技开发有限公司等单位攻克了兜兰组培快繁、规模化生产等核心技术难题,初步实现了兜兰产业化生产。去年至今,绿缘公司兜兰组培苗已达上百万株,已有30余个兜兰名品、精品上市销售,获得了广大消费者尤其是家庭消费者的热捧。

 

兜兰(三农B2B网配图)

兜兰又名拖鞋兰,夏秋或临冬开花,花期最长达70余天,其外观和杓兰很像,野生种集中分布于云南、贵州、广西、四川、陕西和甘肃,西南地区的兜兰叶片通常要厚实硬朗些、花色更为靓丽显眼,有更好的抗旱保水机制,在抗逆性新品种选育上具有非常高的利用价值。通过花卉资源的普查,中国有20种兜兰原生种,在西南地区发现了许多观赏价值很高的原生种。

 

兜兰盆花生产需3年至5年,由于其花形奇特、花色丰富、花期持久,且容易管护,在12℃至30℃范围内能生长,室温5℃及30℃以上也可成活,在23℃的环境能正常开花,因此颇受家庭消费者喜爱。兜兰在国外栽培较普遍,特别是在欧美和日本备受欢迎。国外主要是杂交改良种,常以盆花供应市场。国内市场原先以原生种为主,逐步转向以组培苗生产和杂交改良种为主,并有少量出口。兜兰植株小巧玲珑、花期长,深得业内人士重视,市场需求潜力巨大,是值得开发生产的兰花种类之一,也是发展小盆栽产业的新兴品种。

 

随着资源的不断减少和政府控制力度的加大,加之受政策影响,大中型年宵花产品需求不断减少,形势越来越有利于面向普通消费者的兜兰的产业化生产。五六年前,在国内既有实力、又懂栽种和市场营销的兜兰企业几乎没有。虽然台湾兜兰产业领先发展,一批种植者培育出大量的兜兰品种,并攻克了组培技术,为兜兰产业化发展提供了技术支撑,但目前大多还处于家庭式种植阶段,未能实现标准化和规模化批量生产。云南大部分地区以及与云南毗邻的贵州兴义等地区,气候条件好,资源丰富,十分有益于兜兰产业化种植,因此近年来兜兰产业化成效最为显著。

 

去年以来,绿缘公司兜兰产品在昆明、重庆、成都等地试销后,取得了非常好的成绩,其中仅贵阳市的销售量就超过2万盆。另外,少部分产品还出口至台湾等地区。该公司总经理邓克兰介绍说,十多年来,他们通过引进、驯化和选育了50多个兜兰品种,占世界已知兜兰品种的50%左右。目前,‘杏黄兜兰’、‘彩云’、‘映月’、‘玉女’、‘虎斑’、‘肉饼’、‘紫纹’等品种已完成了组培和商品化生产的产业化开发,现有组培苗100万株,成品花几十万盆,其中每个品种成品量为2万至4万盆。同时,该公司还与昆明植物研究所等科研机构合作,开展新品种选育和产业化研究。目前,该公司已投资上千万元,建设500余平方米组培室,已具备年生产兰花组培苗500万株的能力。为丰富品种,他们每年还选育近400个各类兰花新品种组合,‘玉女’、‘彩云’等新优品种已正式上市,单株产地批发价从原来的上百元下降至目前的30元至50元,终端零售也达到了普通消费者想买也买得起的价位。

相关分类
请在电脑上注册登陆 网址:https://www.zxb2b.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