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情
三农B2B网讯 2012年以前,江西花木产业没有完整产业链,直到江南花卉苗木大市场和上饶远泉花木博园的投产建设,才打破了这种现状。同时2013年,又一个离市区最近的南昌高新花卉大市场的启动建设,宣告江西的花木产业正式进入一个黄金发展期。
江西花木产业(三农B2B网配图)
追溯江西花木产业的过去
江西花木从最初的小打小闹作坊式管理,历经30多年的发展,到现在初具规模和效益。但一直以来,江西的花木销售都是相对被动。一方面,很多花农和苗农都是在自家门口做销售,等着外来的采购商上门采购,这就导致信息闭塞,市场什么好卖好销,市场欢迎什么品种都不知道,因此在价格上不能主动,完全被买方掌控,基本靠天吃饭,今年能撞到一个大买主,苗木能销掉,大家都一起种同样的品种。如果卖不掉,就只能贱价处理,或者再等一年;一方面有些经纪人能走出去,但都是在外省花木城里设销售店铺,单打独斗,不能形成一种地方销售力量,所产生的效益也是微不足道。
江西花木的发展,离不开浙江、福建和广东等省花木产业的影响,很多从事花木栽培的,要不是江浙移民,要不就是从江浙闽等地做学徒把技术带回江西。如江西目前最大的苗木基地奉新县,就是众多的浙江移民带动而发展起来的。另外一部分则是之前国有园艺场或者农场对周边农民带动慢慢发展起来的。但成规模的发展和销售,以及技术的引进,基本都是依靠花木产业发达的几个邻省。
据笔者了解,10多年前很多江西农村众多的古樟古树,都是浙江和福建一带的经纪人来买走的,因为这些古树失去太多,才引起江西省里相关政府的关注,慢慢保护起来,否则,不加控制的话,江西农村已经没有古树了。
花木城的几种形态
之所以会产生前面提到的古树被挖、被动销售的局面,说到底,一是因为江西的经济相对落后,各方面信息都慢一拍,再一个就是江西本土没有成规模的花木城,没有形成一个完整的花木产业链。
花木城的几种形态,一种是基地型,一种是销地型,一种是物流型。在江西近几十年的花木发展过程中,这几种形态之前都没有过。直到江南花卉苗木大市场、上饶远泉花木博园和高新花卉大市场的出现,才打破这一格局。像之前南昌市区的千花伴和京东花鸟市场,都不能算做真正意义上的花木城,只能作为花卉宠物等的小市场,针对的主要是消费者,而不是行业工程商及批发商。这几个市场的产品经销商,都是跑广东和福建等省引进产品。
在分析江西花木城发展的同时,笔者加上另外一种形态,那就是综合性。这种综合型的花木城,业态比较综合,不只是单纯针对花卉和苗木产品,而是把整个园林产业链的产品都融合进来,比如户外防腐木、木屋,甚至根艺石艺和字画陶瓷等产品。把室内外围绕园林装饰等所用的产品都融合在一个市场里,为当地批发、工程采购和普通消费者都提供一站式园林花木消费平台。
从具体表现上,江南花卉苗木大市场更偏向于销地型加物流型,因为地处南昌,可以辐射整个江西省乃至周边省份,再加上交通便利,物流环境发达。上饶远泉花木博园倾向于综合型,因为上饶当地只有独此一家花木城。而高新花卉大市场则是离市区最近的销地型花木城。有了这几个花木城的建设,江西花木产业开始走向成熟,并形成完整花木发展产业链,助推江西花木产业驶向快速轨道。
花木城助力产业发展
江西的花木产业起步较晚,无论是从产业基地建设还是花木城的建设,都相对要弱势。所以在分析江西几个花木城的形态上,都没有基地型。但目前没有基地型不代表未来没有基地型花木城。江西省林业厅在2012年就提出打造赣西千里花木走廊的发展规划,提升和助推江西花木产业的发展。目前初具规模的苗木产业基地有奉新县、九江县,而规划中大力发展的还有新建县、安义县、高安市和萍乡的芦溪县等。
随着整个江西省在全国经济发展布局中,特别强调发展生态绿色产业,成立鄱阳湖生态经济开发区,近几年的发展,江西的生态经济效益开始凸显。一个是江西的城镇建设都是围绕生态绿色目标来发展规划,一个是江西的生态旅游呈现快速增长态势。江西优越的地理位置,南接广东、东临福建、东北连浙江辐射上海,中国东南部发达的几个经济区域长三角、珠三角和海西经济区,都是近在咫尺,既是花木产业转移的最佳承接地,又是生态旅游的优选地。
花木城的建设完善,将引领江西花木产业驶向快速道,必将带动今后8-10年江西花木产业走向成熟,后来者居上,江西花木产业发展必将迎来灿烂前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