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者认证信息(营业执照和身份证)未完善,请登录后完善信息登录
瑶山蹲点影像日记——告别“大通铺”的弄勇小学
瑶山蹲点影像日记——告别“大通铺”的弄勇小学

瑶山蹲点影像日记——告别“大通铺”的弄勇小学

作者:yhttedit   2020-04-17 13:47:06  点击:28

详情

  

  2014年11月24日,学生们在弄勇小学的新操场上准备做广播体操。

  

  2012年9月3日,在弄勇村弄顶屯,一名小学生背着棉被上学,开始新学期的生活。2015年1月起,弄勇小学统一配置了席子、棉被等卧具,孩子们不再像以前那样“负重”开学。

  

  2012年12月26日,在弄勇小学,同学们挤在10多平米的“大通铺”中准备睡觉。2014年9月,寄宿在学校的孩子们已经搬进了新建的5层宿舍楼。

  

  2014年11月24日,学生们在弄勇小学新建成的图书室里看书。

  

  2012年12月26日,几名学生在弄勇小学打乒乓球。他们身后就是当时近200名学生的宿舍。2014年9月,寄宿在学校的孩子们已经搬进了新建的5层宿舍楼。

  

  2014年6月17日,在弄勇小学,学生们在洗头。现在,学校修建了大型水池,用水比以前方便了许多。

  

  2015年1月27日拍摄的弄勇小学夜景。

  

  广西大化瑶族自治县板升乡弄勇小学始建于1964年,学校地处自然条件恶劣的深山弄地,距县城110公里,交通极为不便。不大的校园肩负着附近22个村屯的孩子们小学阶段教育的重任。

  起初,8间土房和4间石头房是弄勇小学的全部建筑。到了上世纪90年代,校舍变成了一栋两层教学楼和一排用作学生住宿和厨房的平房,老师们则“寄宿”在村里的五保楼中。三尺讲台、两寸粉笔和一本教科书是仅有的教学设备。

  弄勇小学的250多名学生大多是留守儿童。他们当中,很多人每周一要花费一两个小时,步行翻越不通公路的大山才能抵达学校。孩子们住在平房宿舍的“大通铺”中,三四十人挤在10多平方米的狭小空间中,床铺也是几个人“分享”。由于弄勇村为缺水地区,学校要在屋顶收集雨水,再通过塑料管引到水柜中供学生饮用。

  近两年来,广西投入巨资推进的“改薄工程”和社会各界的支持开始惠泽弄勇小学。投资300多万元新建的学生宿舍、教工宿舍、食堂、水柜、洗澡房、图书室、厕所等相继投入使用。还有来自广东、北京等地的爱心人士为孩子们送来文具、床架、棉被、校服等学习生活用品。往昔的“大通铺”与孩子们彻底告别,远程教学设备让他们能在山坳里了解外面的精彩世界。

  新华社记者 黄孝邦 摄

  

  

相关分类
请在电脑上注册登陆 网址:https://www.zxb2b.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