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情
早春第一杯“暖”茶沁人心
茶马古道走出“成都品牌”
本报记者刘艳涛张艳玲
春分时节,当全国大部分地区的茶树还未吐翠,成都平原西南边缘的绵延山地间,采茶姑娘的双手已经在芽尖欢快地舞动……嫩绿的芽叶经过千年传承的制茶技艺,便成就了扁平挺直的明前“雀舌”。轻取一匙放入老成都盖碗之中,以茶盖为天,茶船为地,沸水入杯,清幽的茶香随着氤氲水汽升腾……确有几分“天地人和”之境。
制茶人唐永良提醒说,由于冬暖春早,成都茶可比江浙等地茶叶主产区提早近1个月上市,记者品尝的可是名副其实的国内早春第一杯“暖”茶!
成都人爱茶,天府之国茶馆多、茶客多,被誉为“泡在茶缸里的城市”。但你可能不知道,成都产茶制茶历史悠久,品质上乘,康熙、乾隆两帝都曾御赐墨宝而留下佳话。如今,在成都平原逐渐形成了聚合度极高的茶业基地和茶业工业园区,成都茶产业已经在各大名茶“厮杀”之际悄然壮大。置身四川千亿川茶产业战略布局,站在农业品牌化和“互联网+”的风口,成都茶香能否飘进更广大的消费者心里、飘向更广阔的消费市场,已经成为成都茶产业提质升级的关键。
茶与城相生,产与村相融,占领品牌打造上风口
竹靠椅、小方桌、三件头盖茶具、紫铜壶,还有那跑上跑下的堂倌……成都老茶馆的一切似乎都散发着细腻悠长的生活趣味。成都与茶之渊源,千年前便有交织。作为川藏一线茶马古道的起点,在其西南山地的湍急山涧中,历千年风霜的青石板路上,马夫杵拐而成的“拐子窝”至今仍清晰可见。
时移物迁,如今成都街头车水马龙,经济发展紧跟北上广,却没有改变这座城市从容豁达的精神气质。成都人喜茶爱茶的传统被一代代传承,不仅成就了其繁荣的茶馆经济,也造就了其“休闲之都”的城市特质,更改变了数以万计成都茶农生活和乡村落后面貌。
位于成都平原西南边陲的蒲江县成佳镇是一个因茶而焕发光彩的美丽小镇,2万余亩茶园随着山丘起伏向远方延伸,茶海之中配套齐全的新村更显得宁静安逸。记者从正在采茶的茶农那里得知,每棵茶树一年四季可采摘40多次,三月到十月都是采茶期。2014年,成佳镇农民人均纯收入达1.3万余元。镇内新建的西部茶都商贸市场内交易繁忙,工业园区中茶企林立,以绿昌茗、嘉竹、蜀涛等省级龙头企业领头的数十家茶企每年在此创造出数亿元的地区生产总值。
与成佳镇相距不到百里的邛崃市夹关镇是成都另一颗闪亮茶星。四面环山,林木苍翠,白沫江横穿集镇中心,不仅风光旖旎,而且还是成都茶叶的生产加工中心,培育出了以文君、花秋为代表的国家级重点龙头企业和驰名商标,茶业综合产值达10亿元。
原本偏远的丘陵山地,是如何因这一叶香茗而变了模样?嘉竹茶业公司总经理马隽见证了近30年来成都茶业的发展,他用了“天时地利人和”六个字来回答记者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