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者认证信息(营业执照和身份证)未完善,请登录后完善信息登录
法治乡村建设:改善农村法治环境需综合施策
法治乡村建设:改善农村法治环境需综合施策

法治乡村建设:改善农村法治环境需综合施策

作者:yhttedit   2020-04-17 13:47:46  点击:15

详情

杨慧芝为村民调解纠纷

  “法治乡村”建设是依法治国的重要领域。十二届全国人大代表、江西省吉安市青原区新圩镇居委会主任杨慧芝,20多年来一直奋战在农村矛盾调解一线,对“法治乡村”现状有切身体会和深刻理解。在杨慧芝眼中,当下“法治乡村”建设有三大着力点。

 

  杨慧芝为村民调解纠纷  

  搞好农村普法宣教须创新方式 

  记者采访时恰逢新圩镇圩集,杨慧芝便带记者来到热闹的圩集,当地司法、公安、民政等十几个部门的工作人员正在集市上分发普法宣传单、小册子和纪念品。杨慧芝说,普法宣传教育是“法治乡村”建设的基础,目前这一块工作依然比较薄弱,必须加强。杨慧芝从调解过的上千起群众纠纷中,随口道出令人啼笑皆非的一起。

  2014年,黄塘村两户刘姓人家闹了起来。大刘家的母狗刚下过崽,脾气敏感暴躁。小刘路过其家门口,一不小心被母狗咬了一口,鲜血直流。为此,小刘多次上门讨说法、要赔偿。

  小刘说,狗咬人,狗主人赔钱,天经地义;大刘说,农村“狗不关,鸡不吊”,牲畜在外满地跑,小刘走路不抬头不挺胸,鬼鬼祟祟像小偷,狗眼本就看人低,咬了不关我的事。

  两家闹得不可开交,找到杨慧芝评理。杨慧芝找村委会、找退休干部、找当事人亲属,磨嘴皮,讲道理,最后大刘终于答应赔500元给小刘。

  杨慧芝说,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这些年来农民法律意识有所增强,但不懂法、不遵法问题在农村仍然普遍存在,“狗咬人”这类纠纷经常发生,村里一些人习惯用拳头解决问题。目前国家正在大力实施“六五”普法,在农村普法方面投了不少钱,出台了不少规定,但效果有待加强,方式亟须改进。

  璋塘村70岁的村民阮继珍告诉记者,年轻人外出务工了,村里只有老老小小。自己从不看上面发放的普法宣传资料,一是不认字、看不懂,二是年纪大、眼神差。

  今年全国两会期间,杨慧芝提交了一份加强法制宣传教育、提高全民法律素质的建议,呼吁从根本上扭转农村法制宣传教育“上面热、中间温、下面冷”的局面,强调法制宣传内容要坚持实用性,要充分运用广播、电视、手机等现代传媒。

  青原区司法局长欧阳春英对记者说,她很赞同杨慧芝的建议,目前区里正在探索把“新元素”引入农村普法。例如,在向村民发放宣传单的同时,一起发放印有法律知识图片的小扇子;鼓励农民剧团排演普法节目在各镇村巡回演出;开设手机客户端平台发送典型案例普法;推广农村“大喇叭”工程,通过与电信部门合作,使传统宣传方式与现代传播方式融合,均取得了较好的宣教效果。

相关分类
请在电脑上注册登陆 网址:https://www.zxb2b.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