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情
参加就业培训 。
填写就业资料。
持证上岗。
□本报记者 刘鑫
经济新常态,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这一类热点名词,鼓励着大家用劳动去创造属于自己的价值。针对农民工这一劳动群体来说,劳动意味着就业,就业就得有收入,有了收入才能返乡养老、盖房子、过上好日子等等。
目前,在经济新常态带来的新变化和挑战下,农民工群体的“就业难”、“招工难”现象并存。从省农劳办针对2014年全省农民工就业形势分析报告中来看,农民工收入水平虽不断提高但增幅有所放缓,尤其是大量外出务工农民工群体,面对沿海经济发达地区的“机器换人”计划,正渐渐被“挤出”企业的就业指标。同时,省内建筑业、制造业等农民工传统就业领域,受产能过剩、市场低迷、技能人才缺乏等因素影响,情况也不容乐观。
A
关键词:亮家底
核心提示:全省转移输出农村劳动力2472.2万人;劳务收入3252.4亿元;农民人均工资性收入4016元【过去一年,我省农民工就业形势总体平稳,农村转移劳动力规模持续扩大】
从省农劳办针对2014年全省农民工就业形势分析报告中的统计数据来看,2014年全省转移输出农村劳动力2472.2万人,其中省内转移1313.1万人、省外输出1154.6万人、外派劳务4.5万人;实现劳务收入3252.4亿元,农民人均工资性收入4016元,占全省农民人均纯收入8803元的45.6%。
从就业区域分布来看,省内就业的占53.1%,省外就业的占46.9%。省外就业珠三角地区17.3%,长三角地区10%,京津冀地区2.6%;从行业分布来看,第一产业就业占3.7%,第二产业就业占54.4%、第三产业就业占41.9%。
“农民工就业形势总体上来看,不论是收入、还是规模方面,都在持续扩大、提升,总体是平稳的。”5月28日,省农劳办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尤其是从去年至今,中央到省委出台了一系列针对农民工服务工作的政策,“含金量都很高,让我们开展农民工工作也有了遵循。”
该负责人举例介绍说,在农民工转移输出方面,全省范围内开展的 “农民工实名制登记入库”工作,为各地指导农民工就业提供了很大帮助。截至目前,全省登记入库的农民工2365.4万人,基本实现了农民工“家底清”、“去向明”。同时,还有省级公共招聘网站正式上线运行,让农民工足不出户就能享受就业指导;覆盖面广、持续时间长的农民工技能培训提升计划——“春潮行动”,有效提升了我省劳务品牌和扩大了农民工技能水平。
“尤其是统筹城乡方面,比如社会保障制度改革,出台了灵活就业人员跨制度、跨地区转移续接医疗保险,从省级层面上突破户籍限制,打通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和企业职工养老保险转移衔接通道,还有农民工的廉租房等等,都为扩大农民工就业提供了有力保障。”该负责人说,农民工就业不是简单地“找份儿工作”就行,权益保障、社保服务、公共服务等环节,都必须跟上,才能真正意义实现“就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