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情
仪陇县赛金镇雷家坝村,早些年在南充当地提及这个地名,大家都知道:“坡坡地,烂泥田,一天到晚忙不闲,年年难保肚儿圆。”可如今,行走于其中,一座座别致农家小院鳞次栉比,一条条干净的柏油马路蜿蜒交错,一畦畦荷塘鱼池碧波无垠,一片片果林漫山遍野……美丽新村,近在眼前。
村民何荣秀告诉记者:“是村支部,改变了我们的生活。不仅让我们住进了新房,更有了致富产业,生活从此有了保障。”
□本报记者 刘鑫
基层声音
●“村子建得再漂亮,没把群众带上致富路,一切都枉然。”
●“是村支部,改变了我们的生活,让我们找到了致富产业,生活从此有了保障。”
●“以前家家户户住的是土墙房子,现在住新居,环境好太多了。”
支部经验
●搞好工作就必须得尊重群众的意愿
●要让群众幸福生活,产村相融是出路,不然,美丽新村只是个“壳子”
●“党支部+合作社”是条促进发展的好路子
以新村建设为推手让群众住进新房
以前的雷家坝村,村上1065人靠600余亩耕地过日子,人多粥少,土薄地瘦,交通不便,生活十分艰辛。而转变源自2012年,仪陇县推进新农村综合体示范点建设,恰好巴南高速公路出口建设又途经雷家坝,村上、镇上经过多方争取,最终拿下了 “雷家坝新农村综合体建设示范点”项目。
彻底改变的机遇就在眼前,但县委、县政府提出的“两年之内完成建设”,如何保证?如何统一群众意愿?一系列的难题摆在村支部面前。
村干部争论着、党员们思考着、群众期待着……最终在一次社员代表大会上,村支部拍板决定:“时间紧迫,机会难得。以‘政府主导、群众主体’为原则,充分尊重群众意愿为基础,先动起来再说。”就这样,按照“政府指导、旧房自拆、集中自建、群众监督”的办法,“雷家坝新农村综合体建设示范点”项目破土动工。
从2012年到2014年,两年时间里,村支部在小区选址、户型设计、房屋建设、分房方案等环节上反复征求群众意见,收集建议300余条。同时,经过党员、干部、群众的共同努力,“乡村田园风光和农家庭院风格”的综合体聚居点,以及“穿斗小青瓦、白墙坡屋顶”的川东北村落民居,已建成为巴南高速沿线一道靓丽风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