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者认证信息(营业执照和身份证)未完善,请登录后完善信息登录
“科技+合作社”助强农腾飞
“科技+合作社”助强农腾飞

“科技+合作社”助强农腾飞

作者:yhttedit   2020-04-17 13:47:30  点击:12

详情

  农村新报讯 记者徐思弘 通讯员刘宏刚 何昕

  眼下,位于仙桃的国家级农民专业合作社示范社——强农水产合作社发展风头正劲。去年,全省首个水产合作社院士专家工作站在这里落户,不但使其成为我省黄鳝产业发展的“排头兵”,更在业内走出一条“科技+合作社”的发展路径。

  “对我们的社员们来说,住洋楼、开汽车,早已不是梦……”合作社负责人的自信来自于发展的后劲与实力。去年,合作社年销售额达18亿元,创造利润550万元、税收120万元。

  科技助力打造“黄鳝王国”

  自5年前,强农与华农“联姻”,强农合作社便走上一条科技发展之路,合作社员们着实尝到了巨大的甜头。

  去年9月,省科协批准强农在全省农民水产专业合作社建起首家 “院士专家工作站”,成功繁育出黄鳝苗,并通过了国家级鉴定,获得了国家发明专利。目前,一批院士专家的20多项科研成果在强农推广运用。

  如今,在郭河镇建华村的鱼塘水面,共有300口网箱,一个网箱里有2斤亲本鱼,最高产量800尾,当年4月投苗,次年4月之前可以分箱养殖。

  “这一块水面的‘含金量’是用敢想的念头和大胆的投入换来的。”理事长邵自迪自豪地说。

  在合作社刚刚起步的2009年,仅有25名社员。周边农户见到养殖黄鳝效益如此可观,大批养殖户蜂拥而上。

  社员队伍在壮大,收购、运输、销售网络体系很快形成,网箱养鳝在全省各地也成大势,但“种苗不足、供小于求”的难题却极大地制约了产业的发展。

  除了种苗“价高”、愁“无米下锅”之外,更令人担忧的是,黄鳝种苗的来源全靠人工野生捕捞,资源枯竭之日便是产业消亡之时。

  2012年3月,邵自迪与华农展开科研合作,投资300万元建立“黄鳝苗种人工繁育示范基地”300亩,一举突破黄鳝苗种网箱无土培育的世界性难题,年人工繁殖黄鳝苗种1200万尾。

  拥有了核心竞争力,仙桃的“全国黄鳝之都”名头越叫越响,强农社员及养殖农户开启自繁自养新模式,直接带动农户4500户,技术推广覆盖整个江汉平原。

  昨日,合作社副理事长邵国清表示,“今年,我们仅黄鳝销售收入过18亿,每名社员每年人平增收8000元。”

  现在,强农合作社共网箱养鳝50万口,小龙虾专、混养面积5万亩,1181名社员、3500多名辐射农户社员分布湖北仙桃、天门、潜江、洪湖、监利、湖南华容、南县等地区,总面积超过10万。

相关分类
请在电脑上注册登陆 网址:https://www.zxb2b.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