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情
让百姓尽享海洋经济发展红利
——福建海洋生态�渔业资源保护“十大行动”纪事
本报记者蔡茂楷中国渔业报记者刘林
与台湾隔海相望的福建,拥有3752公里海岸线、125个港湾、2214个岛礁,以及3000余种的海洋生物资源。2014年,全省海洋生产总值6500亿元、渔业经济总产值2329亿元、水产总量698万吨,均居全国第三位。诸多数据表明,福建既是海洋大省,也是渔业大省。
“海洋经济在福建地区生产总值中已是四分天下有其一,如何做好‘海洋�渔业’文章,让百姓在尽享海洋经济发展红利的同时,也能欣赏到‘碧海银滩’、‘鸥翔鱼跃’的美好景象,一直是省里考虑的重要课题。”福建省海洋与渔业厅厅长吴南翔说。
2014年,福建省实施了严休渔、清渔船、限渔具、建牧场、促增殖、防疫病、保安全、兴科技、强培训、共参与为内容的保护海洋生态�渔业资源保护“十大行动”,活动开展一年多来,收到了实实在在的成效。
休养生息遏制近海生物资源衰退的趋势
“终于开渔了。”7月1日,休息了2个月的东山县陈城镇渔民老吴有些“按捺不住”。当日,被禁止了2个月的灯光围(敷)网作业开渔,福建省海洋与渔业执法总队派出2个执法督导组分别前往诏安县、东山县督导,确保伏季休渔态势稳定,没有出现抢跑现象。
老吴欢快地开渔了,然而更多的渔民还得再耐心地休养一段时间,按照省里规定,张网作业要到7月16日,刺网、桁杆拖虾和笼壶作业要到8月1日才能开渔。
“加大打击非法捕渔力度,每年为近海海洋生物资源提供3-4个月的休养生息时间。”省海洋与渔业执法总队队长叶建平说。根据“行动”计划,福建牢牢守住闽浙、闽粤以及北纬26度30分三条伏休管理线,全省2.4万艘海洋捕捞渔船按时间分区域进港休渔,有效遏制近海海洋生物资源衰退的趋势。
一方面是强化伏季休渔,另一方面是强化渔船、渔具管理。在打击渔船违规专项行动中,省、市、县联合执法,全面清查渔船数量,严厉打击涉渔“三无”船舶、电炸毒鱼等非常生产,整治非法采捕红珊瑚和非法入闽作业。一年来,查获违法违规渔船78艘,发放整改通知书110多份,劝离在敏感水域作业锚泊渔船90多艘,形成强有力的海上威慑。
全面实施捕捞标准渔具专项行动,全省禁止使用双船单片多囊拖网等13种渔具,禁止使用小于准用渔具和过渡渔具最小网目尺寸的网具,没收电缆2200米,清理各类违规渔具1187张(个),保护了“落网之鱼”,保护了鱼儿的子子孙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