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者认证信息(营业执照和身份证)未完善,请登录后完善信息登录
"互联网+"让这里的菜农向靠天吃饭说再见
"互联网+"让这里的菜农向靠天吃饭说再见

"互联网+"让这里的菜农向靠天吃饭说再见

作者:yhttedit   2020-04-17 13:48:35  点击:11

详情

   

  根据订单生产,引入科技管理,使用电商销售

  政策红利

  ◎今年5月,国务院出台《关于大力发展电子商务加快培育经济新动力的意见》,提出加强互联网与农业农村融合发展。

  ◎今年7月,国务院出台《关于积极推进“互联网+”行动的指导意见》,更将现代农业作为未来发展的11项重点领域之一。

  说到传统农业,往往难以逃脱“靠天吃饭”的命运。不过如今,“互联网+”给传统农业带来了难得的重大发展机遇。“互联网+”是如何融入传统农业,将其各个环节打通,形成现代生态农业新模式的?记者在河南扶沟县的调研中看到了菜农的“互联网+”生活。

  种植

  以消费为导向

  根据网上订单、大数据来组织生产

  “近几年通过网络订单,我们与郑州、天津等地火锅餐饮企业和辣椒酱加工企业合作,在扶沟、太康、杞县等地种植三樱椒17万亩。”扶沟县遍地红辣椒种植合作社理事长于海军掩饰不住兴奋,“合作社年加工鲜辣椒7000多吨,2014年销售额已达到1.1亿元。”

  不同市场对辣椒的外观和品质都有特定的要求,遍地红辣椒种植合作社种的是调味型专用品种,种植前已通过网络和需求单位签订了产销合同,属于订制生产。

  “互联网+农业”对专业合作社来说,可以让他们利用互联网获取先进的技术信息,根据网上订单、大数据掌握最新的农产品价格走势来组织生产,对产业链全要素进行重组,最大限度降低产品销售风险。

  而对此前靠天吃饭的普通农户而言,互联网改变的不仅仅是他们的生活方式,更让他们看到了光明“钱景”。

  在汴岗镇于营村,记者见到村民于有德将新摘的小番茄,小心翼翼地放到纸箱里。“别人地里的3块钱一斤都没人要,我的能卖5元呢。”其中的秘诀,于有德说关键是订制。

  “这是专门为城里人订制的,他们想要啥俺就种啥。”他指着自己的大棚告诉记者,所有的蔬菜和水果都是使用有机肥,“这就是俺的特色——有机!城里人更关注营养和安全,也不在乎这块儿八毛的。”

  如今,许多城里人逐渐青睐田间地头的瓜果蔬菜,很多以前被认为是 “卖相不太好”的现在都成了宝。这些城里人钟爱的“有机食品”,通过网络“私人订制”都变成了农民腰包中的零花钱。

  汴岗镇镇长高杰告诉记者,农产品网络订制也催生了一个新群体——“新农民”,他们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又熟悉网络。“彻底走出了 ‘菜贵伤农,菜贱也伤农’的怪圈。”据统计,在扶沟致力于“互联网+农业”的合作社或者蔬菜公司就有近30家,从过去的“农民生产什么卖什么”,转到“消费者需要什么就生产什么”的模式上来。

  在根据订单确定种植品种和规模时,扶沟县还引进蔬菜深加工项目,成为河南蔬菜生产第一大县。目前全县蔬菜种植面积52万亩,蔬菜产量310万吨,总产值46.8亿元。

相关分类
请在电脑上注册登陆 网址:https://www.zxb2b.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