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情
在我国1500多万教师队伍中,有这样一个特殊群体,他们长期工作在山高谷深、落后闭塞的地方,默默坚守着为人师表的信念和职责,撑起了乡村教育的蓝天。他们有一个朴素的名字,乡村教师。今天是我国第三十一个教师节——
致敬!330万乡村教师(教育视界)
本报记者 张 烁
乡村教育是民族振兴、社会进步的重要基石,是阻止贫困代际传递的基本通道。而承担起这一切的,是默默无闻的乡村教师,他们呕心沥血、无怨无悔,用青春、智慧、汗水和坚守,编织着农村孩子绚丽多彩的梦。
“我不仅要坚守,还要帮助每个孩子考上大学”
“一块黑板一堵墙,夏蒸锅来冬冒凉”,是乡村教师孙红霞的工作环境。从18岁时来到江西省南城县万坊镇,她已经在乡间的三尺讲台上站了35年。“还记得2002年,全校只有3名教师、40多个学生,连炊事员的工资都负担不起。”孙红霞一咬牙,把学校的砍柴、挑水、做饭全部包揽下来,还鼓起勇气“化缘”,争取到了学校危改资金。她的辛苦付出结出了果实,因为狠抓课堂改革,学生统考成绩居全镇之首;因为爱生如子,她赢得了全村人的尊重,哪家有喜事,都要请她当“座上宾”。
作为乡村教育的拓荒者、守望者,乡村教师日复一日,默默无闻,他们不仅仅是教师,有时还是保安、炊事员,爸爸、妈妈……
贵州,全国唯一没有平原的省份,乡村教师人数占全省中小学教师总数的70%,徐德光就是其中一员。徐德光是贵州省遵义市红花岗区金鼎山镇扇子林教学点的教师,每次去大山深处的学校,都要绕很远的路。“要是有条路就好了!”在陡峭的大山上、丛生的灌木间,徐德光拿起镰刀,一天只能劈出几米窄窄的毛路,满身被荆棘刺得流血。这条5公里长的羊肠小道,足足花了他一年时间。“我每年都要对这条路进行两次‘养护’——清理杂草。”说到此处,徐德光感慨不已。
苦啊,如何不苦?甜啊,甜在心间!教师节前夕,不少地方评选出了“最美乡村教师”,让我们向他们致以深深的敬意:
高会龙,山东省临沂市郯城县红花镇大尚庄小学教师,在马陵山区崎岖的小路上跑遍了25个自然村,总行程近1000公里。“我希望深入每个贫困学生家庭,为他们争取社会救助,实现他们读书的心愿。”
牛瑞峰,山西省偏关县陈家营中学教师,有去大城市工作的机会,但在农村一扎根就是11年。“我生于农村,就要回报农村。既然选择了乡村教育这个事业,我不仅要坚守,还要帮助每个孩子考上大学。”
丁群芳,湖南省岳阳县张谷英镇中心学校教师,他指导学生以家乡资源为对象开展科技创新和综合实践,罹患癌症仍不放弃。“不管生命多么短暂,最重要的是让生命存在得更有价值,更有意义。”
……
“听到‘越到基层待遇越高’的好消息,很激动!”
“乡村教师的默默奉献,应该得到实实在在的扶持和帮助。”教育部负责人指出。
今年6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乡村教师支持计划(2015—2020年)》(以下简称《计划》),到2020年,努力造就一支素质优良、甘于奉献、扎根乡村的教师队伍,为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提供坚强有力的师资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