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情
习近平总书记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发表重要讲话一周年之际,以讴歌基层劳动者为主题的大型现代音乐舞蹈诗剧《农民工之歌》唱响北京人民大会堂。10月15日晚,这台由农民日报社联合中国社会报社、中华文化促进会、中国诗歌学会、中华诗词学会主办的公益演出,接地气、富深情,响应习近平总书记的号召,坚持文艺面向基层,为人民大众服务,为壮丽时代放歌。
大型现代音乐舞蹈诗剧《农民工之歌》,以宏大的叙事气度、饱满的创作激情、纪实的表现手法,艺术地回顾了农民工的昨天,记述了农民工的今天,展望了农民工的明天。《走出家乡》《夫妻洗墙工》《打工诗人》《旋转的陀螺》《月下心语》《青春的远航》《十八罗汉归故乡》等篇章,全方位地揭示了农民工在奉献与担当过程中的幸福与欢乐,泪痕与伤痛,希望与寄托;充分肯定了农民工的社会贡献,赞美了农民工的美好心灵,带给观众强烈的思想启迪、艺术享受和情感共鸣。
演出由著名主持人瞿弦和、刘芳菲主持。“全国服务基层、服务农民有突出贡献剧团”河北大厂评剧歌舞团,以及国家一级编剧赵德平、资深导演王荣起,著名艺术家宋春丽、吴京安、陈思思、舒畅等,合力打造了农民工文艺创作的精品力作。
《农民工之歌》演出现场。本网记者 黄慧 摄
《农民工之歌》演出现场,领唱合唱《农民工之歌》。本网记者 黄慧 摄
《农民工之歌》演出现场。本报记者 刘刚 摄
《农民工之歌》晚会现场,情景诗剧《家乡的拐杖》。本网记者 黄慧 摄
《农民工之歌》演出现场,情景诗剧《家乡的拐杖》。本网记者 黄慧 摄
情景诗剧《家乡的拐杖》。本网记者 黄慧 摄
情景诗剧《家乡的拐杖》。本网记者 黄慧 摄
《农民工之歌》演出现场,女生独唱《走出家乡》。本网记者 黄慧 摄
配乐诗表演《夫妻洗墙工》。本网记者 黄慧 摄
《农民工之歌》演出现场,男生独唱《旋转的陀螺》。本网记者 黄慧 摄
《农民工之歌》演出现场,男生独唱《旋转的陀螺》。本网记者 黄慧 摄
《农民工之歌》演出现场,著名主持人瞿玄和刘芳菲。 本网记者 黄慧 摄
《农民工之歌》演出现场,(从左至右)主持人瞿弦和出品人刘迅甫主持人刘芳菲。 本网记者 黄慧 摄
《农民工之歌》演出现场,配乐诗朗诵《农民工的概念》,朗诵者著名农民工诗人刘迅甫。本网记者 黄慧 摄
《农民工之歌》演出现场,男生独唱《乡愁》。本网记者 黄慧 摄
《农民工之歌》演出现场,男生独唱《乡愁》。本网记者 黄慧 摄
《农民工之歌》演出现场,诗表演《早谢的花蕾》。本网记者 黄慧 摄
图为配乐诗表演《月下心语》舞台剧照。表演者孙宁宁。本网记者 黄慧 摄
情景诗剧《月下心语》。本网记者 黄慧 摄
图为诗朗诵《回家过年的路上》舞台剧照。朗诵者宋春丽。本网记者 黄慧 摄
《农民工之歌》演出现场,图为演员在表演小品《皮影传奇》。本网记者 黄慧 摄
集体诗朗诵《青春远航》。本网记者 黄慧 摄
集体诗表演《请不要叫我打工仔》。本网记者 黄慧 摄
集体诗表演《请不要叫我打工仔》。本网记者 黄慧 摄
集体诗表演《十八罗汉归故乡》。本网记者 黄慧 摄
《农民工之歌》演出现场,图为著名歌手陈思思。本网记者 黄慧 摄
《农民工之歌》演出现场,农民日报社总编辑孙林、 农民日报社副总编辑夏树 、节目出品人刘迅甫(从右至左)走上舞台,和演员握手。本网记者 黄慧 摄
《农民工之歌》演出现场,主办单位领导与演员合影。本网记者 黄慧 摄
《农民工之歌》演出现场,每个座位上摆放着《农民日报》和节目单。本网记者 黄慧 摄
图为《农民工之歌》演出现场,座无虚席。 本网记者 黄慧 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