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情
在江苏省徐州市丰县,红富士苹果、白酥梨、山药、牛蒡等果蔬农产品,正通过一份份快递发往全国各地。在淘宝“特色中国?丰县馆”、天猫“大沙河旗舰店”、“丰县休闲农业旗舰店”,越来越多的农产品被打上丰县标签。站到“互联网+”风口下的徐州丰县,正着力推动农村电商快速发展。
新华社智库江苏中心调研发现,丰县把电商创业与更好服务农村结合起来,注重保护好自下而上的创新动力,做好自上而下的统筹规划,依托当地优势农产品资源,构建线上线下互补联动的电商支撑体系,帮助更多农民通过“互联网+”来发家致富,形成了鲜明的农村电商发展特色。
新华社智库江苏中心分析认为,丰县农村电商产业特色鲜明:以“农产品基地(合作社)+网络”的李大楼模式为依托,延伸农村电商产业链条;以经验丰富的个人和村官为带头人,构建专职的网络经纪人团队;以发展农村电商为契机,催生了一批自主创业的“新农人”。为富农强县注入新动力,其经验值得借鉴。
线上线下联动 推动电商更好服务农村发展
红富士苹果、白酥梨、牛蒡、苔蒜等特色农产品是丰县的优势农业资源,然而,储藏难、价格低、销路窄等一直是困扰丰县农民的大问题。
丰县宋楼镇李大楼村村民唐怀海,从2003年就开始探索借助新兴技术手段和商业模式化解这些难题。他注册成立“唐安果园”网店,前年又在淘宝上开了网店,进行线上交易,果品销量大增。去年,唐怀海借助互联网不但把自家30多亩果园产的20多万斤苹果全部卖出,还帮村民们卖了100多万斤。
唐怀海只是丰县最早尝到互联网甜头的农民之一,在李大楼村,像唐怀海这样的“农民电商”已达80多家,村里年网络销售果品1000多万斤,每斤比市场价多卖1元到2元,全村增收1000多万元。
“可以说,丰县发展农村电商既有资源基础,也有群众基础,这就要求我们保护好自下而上的创新动力,做好自上而下的统筹规划,把各自分散的资源拧成一股绳,把单打独斗的力量整成一盘棋,运用‘互联网+’思维,打造线上线下联动互补的电商支撑体系,走出一条具有地域特色的农村电商路径”,丰县县委书记邱成说。
线上方面,丰县着力推进本地和第三方电商平台建设,搭建电子商务平台集群。
丰县依托本县已有资源,充分利用行业网站知名度,改造1999年即建立的中华果都网,拓展线上交易业务,加入果都商城、我的E亩田、市场行情、产品供求等,使中华果都网具有商品交易、土地流转、金融服务、信息发布等功能,提供网上一站式电子商务综合导航服务。丰县还积极引进淘宝、天猫、京东、苏宁易购、1号店等知名第三方电商平台,开设淘宝“特色中国?丰县馆”、天猫“大沙河旗舰店”、“丰县休闲农业旗舰店”,充分借助大电商平台带动本地农产品“触网”。
线下方面,丰县着力实施“11450”工程,建立“县镇村”三级电商服务平台。
丰县在全县14个镇级农贸市场设立农村电商服务站,在50个行政村综合服务中心设立农村电商服务点,形成“1中心+14服务站+50服务点”的县、镇、村三级电商运营服务配送体系。尤其是在镇村两级,丰县充分利用镇农贸市场、村综合服务中心、农村商店等现有资源,鼓励每个村和社区建设1个以上农村电子商务服务点,为当地村民提供网络代购和各类产品销售及其它服务。
今年4月,丰县大沙河镇6个阿里巴巴“农村淘宝”村级服务点正式开业。村民无需操作电脑,网上缴费、创业培育、本地生活等服务项目均可由村级服务点代为完成。
在岳庄村服务点的墙上,村级服务点代购流程图一目了然。村服务点将红富士苹果、白酥梨、黄桃罐头、草鸡蛋等当地特色农产品拍照后陈列到网上货架,村民得到网络订单后,按物流要求打包、发件,待买家收货并确认付款,村民得到货款。同时,村民可以在农村淘宝店中自行挑选农耕物资、日用百货、服装鞋帽、学生用品等,服务点代替村民在网上下单,填好快递地址,以支付宝的形式在“农村淘宝”店担保账户里向卖家支付货款。
据统计,目前,丰县有三分之一以上的行政村依托本村农产品优势,进行网络销售或从事相关行业,涉农电子商务企业达29家,占全县电商数量的51%,经销农产品的个人网商840余家,占个人网商总数的约84%。
与此同时,一批电商村还在向特色化、规模化方向发展,形成了大沙河“果品”、范楼“牛蒡加工品”、孙楼“木业加工品”等特色网销产品。截至2014年底,丰县红富士苹果、白酥梨、山药、牛蒡等20多个特色农产品及加工品实现网络销售约13.6亿元。同时,丰县被列为全国首批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梁寨镇孟楼村、宋楼镇李大楼村和大沙河镇岳庄村成为全省电子商务示范村。
做好配套服务 夯实农村电商支撑体系
丰县县长郭学习说,“今年6月罗志军书记到丰县调研电商产业发展时强调,要把电商创业与服务农村更好地结合起来,帮助更多农民通过‘互联网+’来发家致富。这就要求政府加强引导和指导,做好农村电商发展的服务保障工作,支撑农村电商发展更稳固、更长远。”
一是做好顶层设计,加强引导扶持。专门成立以县委副书记梁伟为组长、副县长渠慎鹏为副组长的“丰县农村电子商务发展工作领导小组”,下设综合业务组、规划建设组、电商平台组和创业培训组,全面推进平台、人才、金融等方面的政策制定和指导工作。先后成立电子商务行业协会和电子商务服务中心,积极培育电商发展环境。
制定出台了《关于鼓励青年农民在现代农业领域创业就业的实施意见》、《关于加快农村电子商务发展的实施意见(试行)》等文件,设立了2000万元的电子商务发展专项资金,用于电子商务产业的扶持、培训、融资及服务平台支撑体系建设。同时根据省商务厅、财政厅的要求,强化对电子商务进农村示范县专项资金的使用和监管,确保把钱用在刀刃上。
二是推动集聚发展,做好配套服务。今年4月落成的大沙河集团电子商务物流园,分电商集聚功能区、物流仓储功能区、产业综合配套功能区和商务生活配套功能区四个区域,并建有丰县电商综合服务中心。以电子商务物流园为依托,丰县引入了阿里集团、农信通、e网通等,阿里集团旗下的菜鸟物流、蚂蚁金融等公司亦同步进驻。截至目前,已有160多家企业已进驻电商物流园,包括5家果蔬包装公司、10余家农副产品加工企业,日均发货量2000件。
为了保证农产品质量,丰县先后建立果树试验站、蔬菜新品种试验基地、果菜菌育苗育种中心,在果品生产上引进了欧洲最先进的矮砧集约栽培模式,仅果树一项就扩种新品种4.39万亩。建立省级农产品检测中心,对农产品生产、销售、流通全过程实行质量、安全可追溯。
三是健全培训体系,夯实人才队伍。在县域电子商务的发展过程中,优秀人才起到重要的带动引领作用,丰县立足本土,着手培育大学生村官和返乡创业青年,培养引进电子商务带头人,推动电商产业发展壮大。
丰县县委组织部牵头全县电商人才培训工作。县委组织部副部长方侠介绍说,目前该县已培训个人网商12000人次左右。同时,针对电商发展的骨干力量——党员+大学生村官,举办了2000人次的培训。成立大沙河电商学院,引入专业的设计、摄影、摄像、美工团队,提高电商产品的包装质量。由丰县中等专业学校和丰县大沙河镇镇政府共同创建丰县中等专业学校电子商务实训基地,利用学校现代农业实训基地及电子计算机方面的师资、设施设备,培养农村电子商务龙头企业和大批农村电子商务青年。
丰县积极调动年轻村官积极加入农村电商队伍,为农村电商的发展注入新鲜血液。大学生村官与村民结对,指导他们如何开网店,如何在网上对农产品做宣传,如何打响品牌,为农业创新和“新农人”创业打开空间。仅大沙河镇,大学生村官就开网店11家,带动全镇新增网店100余家,新增年销售量300万斤以上,比传统的果品销售模式增收1000万元以上。
目前,丰县已被列为全国第二批智慧城市试点县、全国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阿里巴巴集团选作江苏省第二家“千县万村”工程试点县。
丰县农村电商形成三大特色
新华社智库江苏中心分析认为,丰县把电商创业与服务农村更好地结合起来,依托当地优势农产品资源,构建线上线下互补联动的电商支撑体系,帮助更多农民通过“互联网+”来发家致富,形成了鲜明的农村电商发展特色。
一是以“农产品基地(合作社)+网络”的李大楼模式为依托,延伸农村电商产业链条。
“农产品基地(合作社)+网络”的李大楼模式是丰县农村电商的典型。李大楼是丰县优质果品生产基地,目前共有专业合作社5家,均以果园为基地。在合作社推动下,李大楼通过推广“网上淘宝店+实体自摘园”等商业营销模式,并自建网页并借助第三方电商平台实现网上支付,全方位开拓市场提高销售收益,形成了一条优势农产品规模化发展的成功模式。
“网上淘宝店+实体自摘园”营销模式最大的特点是,淘宝店铺的经营网点分布全国各地,由在外读书、打工的亲人负责打理,而自摘园则由丰县的家人种植培育。淘宝店铺接到订单后,他们及时打电话给李大楼村的专业合作社,让合作社根据客户订单发货。依托这一模式,丰县打通了农产品上下游产业链,开发出观光、采摘等乡村旅游项目,并致力于农产品高端电商“冷链”建设,确保农产品从采摘、贮存、运输、销售到消费者手里时的新鲜度。
二是以经验丰富的个人和村官为带头人,形成专职的网络经纪人团队。
丰县农村电商发展迅速,与其草根创业早、注重发挥村官优势密不可分。像梁寨镇孟楼村村民李顺理、宋楼镇南李大楼村的唐怀海等一批较早接触互联网营销的村民,他们都有着十余年网络销售经验,是丰县网络经纪人的中坚力量。他们通过电商平台接受订单,根据订单量收购农产品,并按照客户要求输送相关产品,形成了“收购—市场—物流”的网络经纪人模式。
而大学生村官对互联网接受度和敏感度较高,丰县凭借这一优势,形成了“村官+村淘+网商”模式,使村淘、村官、网商共同发力,推动农村网络消费成为提升农民生活水平的新动力。由大学生村官蒋帅和他的小伙伴们自发组建的电商团队——汉邦骄子公司,2014年下半年开始转型做电子商务,仅仅半年,就在网上销售农产品100多吨,销售额达130多万元。
专职网络经纪人团队利用O2O销售模式,开通淘宝网店、微信公众平台,发布村民的农产品信息(文字和图片)、联系方式、交通路线,帮助村民扩大销售,而在线下则积极开拓外地市场,直接将农产品发往上海等地批发市场,带动了丰县农村经济发展。
三是以发展农村电商为契机,催生一批自主创业的“新农人”。
丰县农村电商的蓬勃发展催生了一批自主创业的“新农人”,尤其是青年知识农民和回乡大学生的创业积极性被有效激发。这些“新农人”,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是农村经济发展中的新生力军。据了解,丰县已有多个乡村在外发展的不少大学生返乡开设网店、微店,借助互联网信息技术,发展种养殖、建休闲采摘园、办农家乐等,掀起了一股返乡创业热。
大沙河镇的刘奇,2014年从中国人民公安大学毕业后回老家开起了网店,主销大沙河苹果和黄桃罐头,并与江西萍乡的肖颖波、江苏灌南的江尧雷合伙,创办了徐州淘小奇电子商务有限公司,成为苏北农村电商版的“中国合伙人”。今年6月,江苏省委书记罗志军到此调研参观时鼓励刘奇,大胆试、勇敢闯,去实现自己的创业梦想。随着新技术、新业态的快速发展,在丰县的农村土地上还将涌现更多勇于创业、敢于追梦的“新农人”。
新华社智库江苏中心在丰县调研发现,农村电商是一个重要的增量市场,但总体仍处于起步阶段,在人才、物流、品管等方面面临多重制约。
农村人口互联网化程度偏低,很多人对电商所知甚少,亟需加强对农村电商人才的培育和扶持,建立农村电商快速发展的新农人队伍。
很多农产品不易长期保鲜,没有冷链物流,农产品损腐率较高,严重制约农村电商发展,需要着力探索完善农村电商物流条件,尤其是发展冷链物流的基础条件。
农产品生产标准不一,品质管控难,再加上很多农民和电商从业者品牌意识不足,农产品品控难题突出,亟需政府加强引导、规范,着力探索农产品网销的品质管控机制。
新华社智库江苏中心建议,从省级层面出台农村电商发展细则,及早化解农村电商发展的制约因素,进一步发挥农村电商富民增收、带动农业现代化的作用。
吴绍山 孙寅
(原标题:丰县把“电商创业”与“服务农村”拧成一股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