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情
以“忧患意识”锻造领导核心
——开创治国理政新境界之四
人民日报评论部
强烈的忧患意识是一种责任,更是一种担当,坚持居安思危的底线思维,催生出全面从严治党的新思想新战略,既深化了党的建设的理论内涵,又拓展了管党治党的实践境界
到去年12月4日,中央政治局八项规定出台整三年。截至去年底,全国共累计查处违反八项规定精神的问题11万多起,15万多人受到处理。这样的数据,是我们党正风反腐的一个直观结果,更从一个侧面深刻表明党要管党、从严治党的决心与毅力。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以作风建设开局起步,从治理“四风”向纵深延伸,逐步拉开从严治党的大幕,党风政风为之一新,党心民心为之一振,其力度、深度与广度在新的历史时期前所未有。
“历史使命越光荣,奋斗目标越宏伟,执政环境越复杂,我们就越要增强忧患意识,越要从严治党,做到‘为之于未有,治之于未乱’,使我们党永远立于不败之地。”三年多来,本届中央领导集体正是以深重的忧患意识推进从严治党,逐渐形成了全面从严治党这个“治党方略”。
这个“治党方略”,首先就是以对执政地位与执政根基的忧患意识与责任意识,深入回答了“为何治党”这一重大理论课题和时代问题。
“全党同志必须在思想上真正明确,党的执政地位和领导地位并不是自然而然就能长期保持下去的,不管党、不抓党就有可能出问题甚至出大问题,结果不只是党的事业不能成功,还有亡党亡国的危险。”“如果管党不力、治党不严,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党内突出问题得不到解决,那我们党迟早会失去执政资格,不可避免被历史淘汰。”习近平总书记多次这样谆谆告诫全党,强调“人心向背关系党的生死存亡”“全党必须警醒起来”,警告“党执政后的最大危险是脱离群众”。 2013年7月,他在革命圣地西柏坡重温中国共产党人“进京赶考”前定下的规矩,告诫全党“党面临的‘赶考’远未结束”。2014年3月,他在河南兰考发人深省地发问:革命战争年代我们党同敌人作斗争,一刻也离不开老百姓的保护和支持,党执政了是不是能做到一刻也离不开老百姓?全面从严治党,是我们党应对国际国内风险考验、完成党的执政使命的客观需要,更是保持党的先进性纯洁性、巩固党的执政地位的必然要求。诚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言:如果我们脱离群众、失去人民拥护和支持,最终也会走向失败;始终依靠人民推动历史前进,才能做到坚如磐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