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者认证信息(营业执照和身份证)未完善,请登录后完善信息登录
小小二维码“扫开”农药监管困局
小小二维码“扫开”农药监管困局

小小二维码“扫开”农药监管困局

作者:yhttedit   2020-04-17 13:51:10  点击:17

详情

查真伪、能定位、可追溯——

小小二维码“扫开”农药监管困局

绘图:焦海洋

  本报记者 李纯

  编者按 如何在生产、流通和使用以及包装物回收等环节管好农药,这是整个社会都关注的大事情。不得不承认现有的监管手段和监管仪器还不能很好地适应我国农药产业和市场发展的要求,比较滞后。各地实践证明,以二维码为代表的互联网技术是一个有力抓手,有望建立可追溯体系,破解我国在农业规模化生产尚未完全实现的情况下农药监管的困局。

  现实窘境 查出假农药,厂家不认账

  农药作为农业生产的必须投入品,与亿万民众的饮食安全息息相关。可以肯定地说,我国政府对于假冒伪劣和高毒禁用农药的立法很严、打击力度很大。“但农药行业监管却存在一个奇怪现象:每年抽查出的很多不合格农药产品,要追究责任时却找不到生产企业。监管部门找到包装上标注的生产企业,他说不是他生产的,是假冒伪劣产品。执法人员往往也无可奈何。”江苏辉丰农化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仲汉根说,其原因在于现在农药销售中不开发票、现金交易等现象普遍,没有溯源依据,政府难以监管。

  这种局面是由我国农药行业流通格局造成的。目前,我国有2700家农药供应商、60000个市县经销商、 800000个乡村零售商,市场形态碎片化严重。如此小规模的、分散的流通销售方式想进行规范市场交易是极其困难的。再加上农药登记多、门槛低,从业人员数量众多且规范经营的意识淡薄,无照经营、违规经营的现象突出,为农药不合格产品、借证套证(定制产品)、隐性成分等留下“孳生”空间。

  乡村零售商如此之多,是因为他们要服务2.4亿户农民,可以说这个问题的根子在一家一户的农业分散经营。且中青年一般外出打工,留守农民年龄偏大、文化水平偏低,难以判定农药是否为假劣高毒,凭借的是自己的务农经验、图便宜的心理来选择使用农药。“相当一部分零售店的农技指导服务是以销售农药产品为目的,极端情况店里的农药一半是真的用来解决问题,一半是假的用来赚取利润。”诺普信农化股份有限公司董事李广泽说。这也是我国农药滥用乱用的一个原因。

  而现实情况是,规范普通农户科学用药行为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加强农村基层农技推广体系力量存在一定体制性障碍,而推进农业适度规模经营、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也不能一步到位。在农药企业小散户多、经销零售商层级多、种田农民小散户多的情况下,一味指责政府对农药监管不力是有失偏颇的。

  那么,农药监管路在何方?

相关分类
请在电脑上注册登陆 网址:https://www.zxb2b.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