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情
直面新挑战 明确着力点
加快提升农业竞争力
万宝瑞
近年来,随着自由贸易区建设步伐加快和我国农业发展进入高成本阶段,农业竞争压力不断加大,提升我国农业竞争力面临新挑战。应对新挑战,为实现农业现代化奠定坚实基础,必须找准着力点,加快提升农业竞争力。
提升农业竞争力面临五大挑战
劳动力和区位竞争优势削弱。近年来,我国劳动力成本不断上升,而劳动生产率并未同步提高,劳动密集型农产品出口竞争力减弱。苹果汁、肠衣、羊绒等多种特色农产品出口量虽然排名世界第一,但面临的竞争压力明显增大。此外,农业投入品价格逐年攀升、生态制约因素和食品安全问题凸显、农业科技驱动力不强、农村金融制度和保险制度不完善等,都导致我国农业竞争力整体性下降。
多种农产品内外价差扩大。近3年来,我国相当一部分大宗农产品进口不是因为国内短缺,而是受内外价差驱动,造成“国货入库、洋货入市”“边进口、边积压”现象。数据表明,我国大宗农产品的生产成本比美国、澳大利亚等国高出很多,这是农产品内外价差不断扩大的根本原因。粮食价格过高,使加工业利润空间受到严重挤压,导致肉、奶等畜产品的内外价差也在不断扩大。
未来逐步实行的自由贸易零关税对我国农业形成巨大挑战。我国加入WTO(世界贸易组织)后,农产品平均关税仅为15%左右,不到世界平均水平的1/4。随着近年来我国自由贸易区建设步伐加快,在减税过渡期后,多种农产品均将实现零关税。若不加快提升我国农业竞争力,农业产业将受到较大冲击,农民持续增收将面临严峻挑战。
国内农业和食品加工业的供给与需求不匹配。我国居民消费结构升级较快,居民对农产品和食品的需求由传统的初级产品向多元、优质和安全的产品转变。国内农业和食品加工业的供给与需求不匹配,消费者对进口食品的需求不断增长。据统计,近10年间我国进口食品年均增长率达 17.6%。
产品质量标准、产后流通加工营销等环节竞争力不足。我国农产品质量安全标准普遍低于美、日、欧等主要出口市场,加入WTO 以来频繁遭到技术性贸易壁垒,造成很大损失。我国果蔬产品在采摘、运输、储存等流通环节的损失率为20%—30%。我国农业生产专业化、现代化和标准化程度低,出口的主要是初级产品,附加值不高,不利于农产品出口企业形成核心竞争力。我国特色农产品由于没有打出自己的品牌和商标,无法在国际贸易中获得最优价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