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者认证信息(营业执照和身份证)未完善,请登录后完善信息登录
脱贫启动资金从哪来——一个贫困山村的金融扶贫调查
脱贫启动资金从哪来——一个贫困山村的金融扶贫调查

脱贫启动资金从哪来——一个贫困山村的金融扶贫调查

作者:yhttedit   2020-04-17 13:52:17  点击:15

详情

  脱贫启动资金从哪来

  ——一个贫困山村的金融扶贫调查

  本报记者 顾仲阳

  图为贫困户王炳昌在养殖场喂养黄牛。  王敬摄

  产业脱贫离不开资金支持,瓶颈如何破解?记者走进位于秦巴山区的四川通江县火炬镇苟家坝村进行调查。

  小额贷款免抵押、免担保,贫困户顺利创业脱贫

  这段时间,刘清平越来越忙了。一早起床后,不是给养鸡场除粪、消毒,就是到大棚里收割蔬菜。因为忙,很多时候他都是早饭午饭一顿吃。

  从贫困户成为种养大户,这半年来,刘清平在苟家坝村出尽了风头。

  早在2014年11月,刘清平就想用学到的养殖技术发展产业。启动资金成了拦路虎。家徒四壁,又欠了一屁股债,踏破亲朋门槛,也没有哪个愿意借。无奈之下,刘清平不得不向火炬镇信用社求助。

  “没抵押还想贷款?”信贷员的这句话,深深刺痛了刘清平。倔强的他先后跑了四次信用社,都吃了闭门羹,因为和绝大多数贫困农户一样,他既没有什么财产可抵押,也找不到人担保。

  转机出现在2015年3月。针对农村贫困户贷款难,通江县探索推出免抵押、免担保、财政贴息的“扶贫小额贷”,并在苟家坝村试点。

  刘清平顺利获得了5万元贷款,他把村里80余亩撂荒的集体土地承包过来,养了4000只土鸡,还种了5亩大棚蔬菜,今年年底他将顺利脱贫。

  现在的刘清平充满了干劲,修通了下山土路,准备扩大养殖规模,下一步还考虑牵头成立合作社,带动更多贫困户养鸡。

  和刘清平一样,目前苟家坝村已有52户贫困户获得208.5万元 “扶贫小额贷”,发展起了产业。

  “通江人民勤劳质朴,很多贫困户脱贫就卡在了启动资金上,扶贫小额贷为他们提供了‘脱贫种子’,他们就能通过发展产业改善生活甚至改变命运。”通江县委书记赵万先深有感慨地说。

  评级授信,风险基金托底,银行放贷有“安全阀”

  脱贫致富,产业扶贫是根本之计。长期以来,产业扶贫难在金融瓶颈。没有启动资金,产业脱贫只能是美好愿望。

  现如今,在苟家坝村,为什么贫困户免抵押、免担保,就能顺利贷到款?金融机构放贷的底气来自哪里?

  苟家坝村541户1892人,全村建档立卡贫困户101户,是重点贫困村。

  2015年,巴中市委书记李刚先后3次到该村调研,他指出,一定要打通金融扶贫瓶颈,破解产业扶贫“钱从哪里来”的问题。

  随后,通江县在苟家坝村试点探索“5+1”金融扶贫机制,“5”即银行信贷、部门帮扶、财政贴息、保险和企业(合作组织)带动,“1”即贫困户。

相关分类
请在电脑上注册登陆 网址:https://www.zxb2b.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