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者认证信息(营业执照和身份证)未完善,请登录后完善信息登录
一条河的枯萎与重生
一条河的枯萎与重生

一条河的枯萎与重生

作者:yhttedit   2020-04-17 13:52:28  点击:8

详情

  

  拼版照片:上图是太原市南中环桥下水量稀少的河床(资料照片,2011年4月20日摄);下图是太原市南中环桥下水量充沛的汾河(2016年4月23日摄)。太原市自1998年10月启动汾河治理美化工程,10余年间在市中心建起20公里的绿化长廊,使市区人均公共绿地增加3平方米,相对湿度提高近20%。

  

  拼版照片:上图是施工车辆在临汾市汾河公园清理淤泥(资料照片,2005年5月18日摄);下图是临汾市民在汾河公园内游玩(2016年4月20日摄)。2009年开始建设的汾河公园目前日均游客接待量已超过两万。

  

  拼版照片:上图是一位老人捂着口鼻站在汾河支流洰河边(资料照片,2014年3月2日摄);下图是一群游客在治理好的汾河支流洰河边合影(2016年4月21日摄)。

  

  汾河是黄河第二大支流,全长716公里,自北向南纵贯山西6市27县,流域面积近4万平方公里,世代哺育着山西人民。然而到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工业污染、植被破坏、私挖滥采等“黑手”开始不断扼杀汾河的生命,最严重时汾河全线近70%为劣五类水质。脏水、淤泥、垃圾让山西的“母亲河”成了一条臭水沟,难寻往日的美丽。

  面对日渐枯萎的汾河,三晋儿女展开了行动。位于汾河上游的忻州市等地自上世纪90年代起整治工业污染,累计关闭汾河源头环保不达标企业511家,累计清除各类污染物1000多万吨。地处汾河中游的太原市1998年起治理市区河道,建起长达20公里的河岸绿化长廊。汾河下游的临汾市十几年来重组、取缔小煤窑260多座,治理污染企业1400多家,还在2012年启动建设“百里汾河生态经济带”,经济与生态融合发展。山西省自2002年起陆续启动“五水济汾”各项目,并于2008年启动“千里汾河清水复流工程”,调引客水,保障汾河干流不断流。同时,数十项地方环境管理法规的出台,也推动了汾河两岸企业减少排污、转型发展。

  通过整顿沿河企业扼住违法排污“黑手”、依靠生态绿化根治水土流失“顽疾”、调引外来水源恢复汾河干流“供血”等措施,汾河重获了新生:地下水位回升,生态环境好转,断流成为历史。今天,汾河两岸的居民,又可以见到民歌中传唱的经典画面——“汾河流水哗啦啦”。

  新华社发(曹阳 摄)

相关分类
请在电脑上注册登陆 网址:https://www.zxb2b.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