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者认证信息(营业执照和身份证)未完善,请登录后完善信息登录
期货业积极探索“期货+保险”服务三农新模式
期货业积极探索“期货+保险”服务三农新模式

期货业积极探索“期货+保险”服务三农新模式

作者:yhttedit   2020-04-17 13:53:47  点击:4

详情

第十届中国期货分析师暨场外衍生品论坛在杭州举行

期货业积极探索“期货+保险”服务三农新模式

  见习记者 杨迪

  由中国期货业协会主办的第十届期货分析师暨场外衍生品论坛于4月23日在杭州举行。本届论坛以“新动力·新平台·新服务”为主题,邀请了国内外知名业内人士共同就“期货+保险”三农服务新模式等行业热点进行探讨。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市场研究所所长任兴洲在“保险+期货”分论坛上,提出了我国农业目前存在的三个问题,一是农民经营活动受价格波动的影响大、增收难,缺乏必要的避险机制;二是现行的粮价形成机制难以为继,调整中又存在两难问题。不高价收粮,农民种粮积极性难以维护;高价收粮,仓库粮满为患。三是单纯使用农产品保险和单纯使用期货机制各有局限,难以更好地为三农服务。而“保险+期货”就是为破解上述难题,从金融机制和风险管理的角度进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据了解,此前上海一家风险管理公司针对“期货+保险”服务模式进行过成功探索。该公司负责人李北新表示,他们在2015年与保险公司合作完成人保财险玉米期货价格险项目,利用场外期权为锦州义县合作社1000吨玉米进行了保险。随后,玉米价格下跌,该合作社不仅没有损失,还在项目了结后获得了保险公司的赔付。

  2016年中央一号文件明确指出,探索建立农业补贴、涉农信贷、农产品期货和农业保险联动机制。积极探索农业保险保单质押贷款和农户信用保证保险。稳步扩大“保险+期货”试点。鼓励和支持保险资金开展支农融资业务创新试点。进一步完善农业保险大灾风险分散机制。这是“期货+保险”首次被写入中央一号文件。随后,为了深入贯彻中央一号文件的精神,今年3月份,农业部对外发布了金融支农服务创新试点的通知。政策的风向指引着期货交易所、保险公司、期货公司积极探索“保险+期货”的风险管理的创新实践。

  对于这项尝试,与会专家认为,“期货+保险”恰恰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以上问题。期货市场的价格发现功能可以为保险公司设计农业保险产品提供依据。农民通过保险公司在全国铺设的网点购买农产品价格保险产品,确保和稳定农业生产的收益。保险公司通过购买期货公司风险管理子公司提供的场外看跌期权对冲其赔付风险。期货公司风险管理子公司再利用其专业的操作优势,在期货市场进行相应的看跌期权复制,从而转移和化解市场价格风险。

  除了“保险+期货”外,本次论坛还就“农产品期权如何服务‘三农’”、“粮油企业如何利用金融衍生品管理风险”等农业金融热点话题进行了探讨。

相关分类
请在电脑上注册登陆 网址:https://www.zxb2b.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