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者认证信息(营业执照和身份证)未完善,请登录后完善信息登录
习近平总书记和小岗村的渊源为何这么深?
习近平总书记和小岗村的渊源为何这么深?

习近平总书记和小岗村的渊源为何这么深?

作者:yhttedit   2020-04-17 13:52:25  点击:7

详情

  安徽省滁州市凤阳县小岗村,中国农村改革的发祥地。30多年前,小岗村农民率先实行“大包干”,拉开了中国农村改革的宏大序幕。4月25日,习近平总书记来到小岗村考察,下农田、进民家,详细了解当年18户村民按下红手印,签订大包干契约的历史过往。其实,习近平总书记与小岗村的渊源可以追溯到多年以前。

  1982年1月1日,中央农村工作一号文件首次正式确立包产到户责任制。习近平当时工作所在地正定县却因为老干部的谨慎而没有开展起来。年轻的他看到这是今后农村发展的方向,便偷偷派三个干部到安徽凤阳了解情况。在习近平的推动下,县委最后决定在经济落后、农民生活水平低、离县城较远的里双店乡做试点。一年后,“大包干”在正定全面推广,在河北省开创了先河。

  2010年1月,小岗村前任党委第一书记沈浩先进事迹报告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时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书记处书记、国家副主席的习近平于报告会前会见了沈浩同志亲属和报告团全体成员。同年7月,他出席反映沈浩先进事迹的电影《第一书记》首映式暨图书《沈浩日记》首发式,并号召广大党员干部向沈浩学习。

  2014年3月份,习总书记参加十二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安徽代表团审议。滁州市市长张祥安邀请习总书记去小岗村考察,习总书记回应“有机会一定去”。

  《习近平考察小岗村 重温中国改革历程》

  新华社刊于2016年4月25日

  春风拂面,麦浪滚滚。4月25日,习近平总书记一行驱车来到安徽省滁州市凤阳县小岗村,下麦田、进农家。他来到“当年农家”院落,了解当年18户村民按下红手印,签订大包干契约的情景。总书记感慨道:“当年贴着身家性命干的事,变成中国改革的一声惊雷,成为中国改革的一个标志。”习近平强调,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今天在这里重温改革,就是要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一百年不动摇,改革开放不停步,续写新的篇章。

  

  习总书记的到来,令小岗村村民激动万分。习近平走进吴广利和当年大包干带头人严金昌两户人家,询问家庭成员就业、上学情况,了解他们用临街房屋开办小超市和农家乐的状况。得知游客很多,总书记说:“好!农家乐,乐农家。”今昔对比,习近平说,改革开放30多年,真是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小岗梦也是广大农民的梦。祝你们生活越来越好。

  

  25日下午,习近平来到小岗村4300亩高标准农田示范点,沿着田埂走进麦田,察看小麦长势,向村干部、种粮大户和农技人员了解土地流转、农田整理、种植品种、亩产量、病虫害防治、粮食收购等情况。听了大家介绍情况,总书记说,现在正值抽穗灌浆的关键时期,要加强田间管理,实现丰收,今年的白馍能吃到嘴里了。

  

相关分类
请在电脑上注册登陆 网址:https://www.zxb2b.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