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情
本报评论员
如果说农民工返乡创业为三农发展注入了新动力,那么大学生农村创业则是为三农发展引来了一泓活水。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青年是国家和民族的希望,创新是社会进步的灵魂,青年学生富有想象力和创造力,是创新创业的有生力量。在当前“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改革浪潮中,农村从未像现在这样渴求充满激情和创造力的青春力量,农业也从未像现在这样对怀揣创业理想的天之骄子释放出强大的磁力。农村需要大学生,大学生也需要农村,大学生农村创业,既是经济进入新常态之下,拓宽大学生就业渠道,促进人才向农村流动的重要措施,更是以创业创新培育经济发展新动能,为三农发展植入强劲“青春芯片”的时代抉择。
大学生农村创业是补齐农村人才短板的有力举措。一片再大的树林,只砍伐不植树,终究会有林木耗尽的时刻;一方再大的湖泊,只蒸发不降雨,迟早会有水面干涸的一天。人才的短缺当前已经成为制约三农发展的突出障碍和瓶颈。无论是发展现代农业、实现脱贫致富,还是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新型城镇化协同发展,人才和人力资本都是“必要条件”,单纯依靠农村自身的人才培育和储备能力,农村发展会始终处在一种 “电力不足”的状态。从城乡人才资源配置来看,大学生到农村创业,有利于引导城市智力资源回流农村,为城市资源反哺农村开启了一道人才的闸门。
大学生农村创业是激发农村创业创新活力的重要力量。农村是创业创新的富矿,是一片资源丰富的海洋。然而,当前农村这些创业创新资源很多处于未能充分利用的状态,或是零散地散布在农村各个角落,不能系统地得到整合利用,无法形成创业创新合力。大学生到农村创业,当青春和田野交汇,往往会发生意想不到的“化学反应”。不仅可以更好地激活挖掘资源的潜力,整合资源形成合力,也可以让这些资源在新技术、新模式、新视野下生发出新的能量。大学生作为农村创业创新的重要力量,可以充分发挥出“磁铁效应”,激活、吸附、聚集起农村的创业创新资源,让农村的沉睡资源“变现”,让农村成为国家创业创新的新高地。
大学生农村创业为大学生成长成才提供了一个广阔的平台。较之于城市,大部分农村交通区位不便,基础设施不完善,生活条件艰苦,但“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狂沙始到金”,越是艰苦的条件,越能增加人生阅历,提高个人能力,锤炼意志品质。大学生农村创业,让他们直接了解农村的实际情况,深化对国情和社会的认识思考;创业过程中的各种困难会让他们不断搜集各类信息,整合各类资源,锻炼市场敏感度,提高创业创新的技能本领;创业的艰辛以及出现的挫折、失败,能够让他们不断反思失误,总结经验,锤炼坚定的意志品质和抗压能力,这些都是他们成长成才之路上的巨大精神财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