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情
大雨落江淮,浊浪滔天。
在灾区采访,节奏像洪水激流般紧张。可就在不经意间,记者常常被一些平凡的故事打动。故事里的主人公们年龄不同,角色有别,处境各异,却因直面艰险而展现了共同的精神气质。与他们相处,总让人内心多出一分勇气和温暖。
洪水再大,终会退去。然而,因坚守、抗争、搏斗而生的精神烙印,却会长久刻在每个人的生命中,刻在民族的集体记忆里,恰如一棵不断成长的大树上穿越岁月的那一圈又一圈年轮。
(十一)九旬“淡定爷爷”:最大的水,最安的心
当突如其来的洪水包围村子,一辈子逐水而居、与水共生的王仁安从未如此淡定。
经历过1954年以来的多次洪水,他的记忆里有家园被毁、颠沛流离的疼痛,也有振臂一呼、乡情互助的温暖,但洪水来时的不安感始终记忆犹新。
但这次不同。堤坝上、洪水中、安置点里那些气质不同但都散发着各自力量的“后生们”让他感到从未有过的心安。那些“后生”是挡在百姓前的“50后”“60后”,是站在水中的“70后”“80后”,是活跃在安置点的“90后”“00后”……
上图:7月7日,洪水来袭时,90岁“淡定爷爷”王仁安老人在安徽桐城市孔城镇小儿子家中等待洪水退去。
下图:7月7日,90岁“淡定爷爷”王仁安老人家中,疏散时长条凳上还放着一杯清茶一把蒲扇。
新华社记者 刘军喜 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