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者认证信息(营业执照和身份证)未完善,请登录后完善信息登录
永久基本农田,怎么划定?
永久基本农田,怎么划定?

永久基本农田,怎么划定?

作者:yhttedit   2020-04-17 13:55:13  点击:18

详情

  编者按:耕地是国家粮食安全的基石。近年来,随着城镇化的快速推进,在一些城市周边,耕地数量的“红线”成了随意变动的“红飘带”,建设占用耕地现象时有发生。划定永久基本农田,防止耕地“非农化”,事关国家粮食安全。目前全国106个重点城市周边永久基本农田划定论证审核工作全部完成。这为全面划定永久基本农田打下了坚实基础。

  在城市周边划定永久基本农田,是否会限制城市发展?如何防止滥竽充数,擅自改变用途?如何实现对基本农田的长久保护?请看本报记者的调查。 

  为良田安上“保护罩”,让城市开发不再“摊大饼”

  烈日炎炎,在浙江省杭州市西湖区双浦镇老沙社区的水稻田里,农民卷着裤腿,弯着腰,正在补苗。不远处是当地的度假村,城市车水马龙、乡村良田绿意,同一个时空里的两种景致相互映衬。

  老沙社区北靠钱塘江,南靠富春江,农民祖祖辈辈在此耕种。社区书记黄华曾担忧这片良田的命运,“城市规模不断扩大,近郊不断开发,这片田会不会也被填平?另一方面,这些年种地效益低,村民大多外出务工,不愿在田里多费工夫,田地也有撂荒的趋势。”

  如今,黄华踏实了。2014年杭州市启动永久基本农田划定工作,老沙社区的1053亩地被划为永久基本农田。“这下放心了,我们的地能传给子孙后代了。”黄华说,村里的地基础设施相对完善,现在不少企业抢着和他们合作,每亩地每年的流转费用在1500元以上。

  耕地是我国最为宝贵的资源,是农村发展和农业现代化的根基命脉,保障粮食安全的根本在耕地。但是,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发展及城镇化速度的加快,国内不少城市的建设用地规模不断扩大,一些城市的建设强度还突破了30%的国际警戒线。

  “摊大饼”式的发展让不少城市遭遇了“成长的烦恼”:城市周边耕地、湿地减少了,城市生态带遭到破坏,环境质量改善难度加大,城市热岛效应凸显,灰霾天数增加……

  摩天大楼和片片农田,如何和谐共存?杭州市市长张鸿铭说,农田除了承担粮食生产功能,还具有生态功能。少了农田,城市只是一座水泥森林,缺少灵动和秀美。

  为了优化城乡空间格局,形成城市开发的实体边界,全国永久基本农田划定工作从去年初启动。国土资源部耕地保护司有关负责人表示,永久基本农田一经划定,不得随意调整。除法律规定的国家重点建设项目选址无法避让以外,其他任何建设都不得占用,坚决防止永久基本农田“非农化”。

  率先完成划定后,杭州周边的永久基本农田保护面积达25.2万亩。永久基本农田占耕地面积比例达到60.53%,高标准农田和粮食功能区的划入率达到100%。

  从分布看,城东,围绕在萧山区绕城公路和钱塘江沿岸的农田绿意盎然;城西,西溪五常湿地与农田成为城市氧吧;城北,乔司农场筑成城市天然屏障;城南,浦阳江、湘湖和农田交织成一幅山水田城的美景。划定后的永久基本农田与森林、河流、湖泊、山体等共同形成了城市生态屏障,拓宽了城市的绿色空间,也把好山好水好田融入城市,融入了百姓生活。

相关分类
请在电脑上注册登陆 网址:https://www.zxb2b.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