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者认证信息(营业执照和身份证)未完善,请登录后完善信息登录
“双创”助推焦作现代农业提质增效
“双创”助推焦作现代农业提质增效

“双创”助推焦作现代农业提质增效

作者:yhttedit   2020-04-17 13:54:59  点击:4

详情

  范亚旭本报记者张培奇

  7月下旬,记者行走在河南省焦作市田间,向远处望去,绿油油的玉米苗过膝,山药秧已经开始爬藤,刚下过一场大雨,农作物得到了雨水的滋润,充满生机。在焦作这个朝气蓬勃的地方,和生长中的作物一样正孕育成长着一个个创业创新的典型。

  去年,焦作市出台了《关于开展百千万农民创业创新行动提升现代农业发展水平的意见》,百千万农民创业创新行动全面启动,建成了26个创效型产业村,发展创新型企业238家,培育创业型农民2221人。焦作市委副书记姜继鼎介绍,焦作各地不断组织实施百千万农民创业创新行动,注重挖掘农业农村新功能,加快都市生态农业发展,使之成为繁荣农村、富裕农民的新兴支柱产业,让广大群众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浪潮中能干事、干成事、快致富。

  造就一批新型农民

  在焦作,农业是一个亮点。“温麦”以稳产、高产而闻名,焦作市还被中国粮食行业协会命名为“中国优质小麦之都”;山药、菊花、生地、牛膝“四大怀药”成了古怀庆府看家的土特产。目前,全市农民合作社总数达4275家,家庭农场发展到424家,农村土地流转面积122.8万亩,流转率达到53.3%。

  焦作市副市长王建修介绍,要进一步推动农业经营主体职业化,支持高校毕业生、农业科技人员到农村就业创业,鼓励积累了一定资金、技术和管理经验的农民工、个体工商户、农村经纪人等返乡从事农业开发,造就一批既懂现代农业又熟悉产业化经营的新型农民,努力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

  在温县黄庄镇林村,记者见到了温县广阔天地农机专业合作社理事长赵庆森,原本在外打工的他,有了一定积蓄后便一心想回农村老家干一番事业。2008年,他流转了500亩土地种小麦种子。从2013年开始,赵庆森开始积极探索土地托管的规模化经营新形式,经过3年发展到了6000多亩,赵庆森认定这种方式可行。

  赵广森分析,对于农民来说,土地托管模式能够降低生产成本,被托管农户每亩夏秋两季可净增加200元收入,“保姆”式的全程服务,让外出务工农民安心、让留守农民种地省心,还能够实现农民“离乡不丢地、不种有收益”的心理安全感;对于合作社来说,土地托管能把农户土地集中连片统一经营,实现种植效益最大化,解决了资金短缺难题,化解了流转土地的风险。

  怎样实现种植效益最大化?温县永生农业植保专业合作社理事长侯永生也在进行探索。今年43岁的侯永生原本在温县一家工厂打工,后因为公司效益差,他选择了回家创业。2008年,侯永生成立了农资商店,之后为顺应农业发展形势,他成立了植保合作社,从服务一家一户到服务种田大户,并延伸到托管、半托管服务。如今,永生植保合作社年作业量55万亩次,其中植保服务托管面积3.6万亩,业务覆盖温县及周边地区,部分业务还拓展到内蒙古、湖南等地。

  焦作市委农办副主任亢玉战介绍,焦作市还整合组建了焦作市农民大学,依托职业教育优质资源,对新型职业农民和农村实用技术人才进行培训教育,并制定了精准培训计划,根据农民的特点和需求,开设农业科技、电子商务等课程,进一步提高农民创业发展的实践能力。

  发展智慧农业推动全产业链升级

  由于焦作市农业基础较好,在现代农业发展的过程中比较有优势,一些地方涌现出一批靠智慧农业创业创新的典型。

  年逾六旬的郜庭玉是博爱县许良镇泗沟村党支部书记、河南裕华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

  从2013年开始,郜庭玉决定让子公司新源鑫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引进荷兰的智慧农业项目,经过两年的谈判,引进了荷兰大棚种植技术。

  记者在博爱县金城乡西马营村的新源鑫公司智慧农业项目基地看到,全封闭的玻璃框架温室棚里挂满了西红柿,红绿相间,穿着防护服的果实采收工人在温室内来回穿梭。“我们采用世界最先进的无土栽培技术,实现了中央计算机控制营养液配制,全自动化控温、通风、采光、灌溉,采用悬挂黄色粘虫板等物理防治、投放寄生蜂天敌等生物防治技术。”项目负责人郜玉龙向记者介绍,目前种植的33亩荷兰水果西红柿,可实现年销售收入2800多万元,效益相当可观,还带动附近50多名村民就业,每人每月工资2500元左右。

相关分类
请在电脑上注册登陆 网址:https://www.zxb2b.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