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情
政府购买服务,实施环卫一体化公司化运营,保洁任务全部托管给专业公司管理,“一把扫帚扫到底”,确保垃圾“日产日清”——
看邹城怎样破解“垃圾围村”难题
张长青 宋法斌 本报记者 程天赐
近日,记者走进山东省邹城市香城镇石鼓墩村,干净整洁的大街小巷、苍翠欲滴的绿化景观映入眼帘,设计精美的果皮箱、排水道罗列两侧,整洁卫生的乡村面貌让人眼前一亮。
“有空可以来这住几天,体验一下我们的农村生活!”好客的村民发出热情的邀请。优美宜居的生活环境和乡村风情,使得石鼓墩、北齐、小莫亭等几个村庄连片发展成为乡村游新宠。
近年来,邹城市把实施城乡环卫一体化作为统筹城乡发展、建设美丽乡村、改善人居环境的重要抓手和突破口,实现了城乡环卫全覆盖作业、精细化管理、常态化运行,群众居住环境不断优化,被住建部列为全国农村生活垃圾治理模式典型。目前,全市895个村居已实现城乡环卫一体化全覆盖。
建机制,破解“垃圾围村”
在郭里镇朝东村,刚清扫完村内卫生的环卫工人仲伟连正在进行着一日里最后的保洁工作,拿着抹布擦拭小型垃圾桶外部。“以前大家的环保意识不强,家家户户门口都碓着柴火,垃圾也随手往路边扔,到了夏天,味道特别难闻!”回忆起以前的村庄环境仲伟连十分感慨。
而现在的朝东村,三圣河景观带穿村而过,村内巷陌交错、村容整洁,这番景象与仲伟连的努力密不可分,他是负责村里卫生的保洁员。“公司有规定,每天早上定点上班,逢工作量大还要加班清扫,村庄卫生必须时刻保持干净整洁。”老仲所指的公司是明德物业公司,他现在是公司的签约员工。
为推动农村人居环境的全面改善,邹城市以市场化专业化为方向,按照“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实施环卫一体化公司化运营机制,变过去“户、村、镇、县”四个管理主体为环卫公司一个主体,坚持“保洁公司一杆到底、管理作业互相分离”,经过公开竞标,目前全市13个镇、835个村及621公里国省道、县乡公路的保洁任务全部托管给专业公司管理,真正实现了通过市场化手段“一把扫帚扫到底”。在改变运作模式的基础上,该市还建立了标准化环卫作业体系和竞争机制,引入 2~3家保洁公司实行分区域作业,依据考核成绩每年对市场进行重新划分,以激励保证企业在管理过程中时刻保持高标准操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