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情
本报评论员
刚刚召开的全国“互联网+” 现代农业工作会议是农业领域一次带有全局性、前瞻性意义的全国性会议。贯彻这次会议精神,对于我们运用互联网思维和手段推进现代农业建设,促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以创新农业增长方式带动农民就业增收,以及促进“互联网+”农业的发展和培育新农民、让农民成为有奔头令人羡慕的职业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互联网以其互联互通的特质和无远弗届的属性,正在为现代农业的发展插上腾飞的翅膀,为新农民的培育提供了难得的风口。农民从“一滴汗珠摔八瓣”的辛苦劳作到鼠标轻轻一点的优雅完成;从“走街串巷赚吆喝”到在互联网上建起销售帝国;从“背着现金回家过年”到家门口一站搞定农资贷款,伴随着农业现代化建设水平的不断提高,“四化同步”过程中城乡一体化不断发展,农业正日益焕发出新的生机和活力,农村正越来越成为令人向往的乐土,我们看到,昔日面朝黄土背朝天的 “农民”,也终将完成从“身份”到“职业”的转变,成为有奔头令人羡慕的职业。
农村是中华文化的起源地。农耕文化在我国有深厚的基础,它已经成为国人血液中不可磨灭的文化基因。历史上,无数的文人骚客在唐诗宋词中留下了乡村田园的美好诗篇。如今,在城市化和工业化的浪潮下,生活在钢筋水泥“丛林”中的人们心中那份渴求自然、亲近土地的天性往往会被唤醒。向农村的精神回归,也成为越来越多城市人发自内心的选择。物以稀为贵,当城市化发展到一定程度,城市将不再是稀缺资源,乡村间清新的空气、良好的生态环境和慢生活的节奏将得到越来越多人的青睐。务农是人类本性的回归,人类诞生以来,漫长的历史中绝大多数的时间都在从事农业,都在与有生命的东西交流。因此,我们相信,未来最理想的职业是务农,农民将成为有奔头令人羡慕的职业。
农民将会成为有奔头令人羡慕的职业,是因为科技和机械化的力量正在将农民从“体力活”“苦累脏”中解放出来。我国目前主要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已经超过了61%,农业科技综合贡献率超过56%,从产前、产中到产后,从播种、管理到收获,农业机械在农业生产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机器换人”正在逐渐成为现实,越来越多以“泥腿子”为标志的农民将会过上“十指不沾泥”的生活。
农民将会成为有奔头令人羡慕的职业,是因为美丽乡村建设正在把农村建设为人们安居乐业的美好家园。目前,全国30%的村庄开展了规划建设试点,加强农村水电路气房网等基础设施建设,出现了一批路畅灯明、水清塘净、村容整洁的新农村。从江南水乡的青砖黛瓦到北方平原的古朴院落,越来越多的农村在提高自己“颜值”的同时,也正在创造着亲友和睦、生活多彩的幸福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