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者认证信息(营业执照和身份证)未完善,请登录后完善信息登录
关注矿区留守儿童:家庭不贫穷 缺的是父母陪伴
关注矿区留守儿童:家庭不贫穷 缺的是父母陪伴

关注矿区留守儿童:家庭不贫穷 缺的是父母陪伴

作者:yhttedit   2020-04-17 13:55:38  点击:6

详情

  “我找到了,我找到了!”六营的邢韵奇从沙滩上爬起来,手里举着刚刚找到的“宝贝”,一边喊着一边向自己的辅导员杜青挥手。

  这时,导游员告诉小朋友们,“大家接着找,还有宝贝埋着呢!”小朋友又低下头,用手扒着“寻宝区”的沙子,蹲着累了,有的索性就跪在沙子上爬着找。这些孩子都是来自全国矿区的留守儿童。

  作为关爱全国矿区留守儿童科技夏令营中活动的一项,有许多像沙漠寻宝这样有趣的游戏。从8月15日开始为期5天的夏令营活动以“用爱托起矿区留守儿童的科技梦”为主题,为200名来自矿区的孩子带来不一样的暑假。

  “他们和通常的留守儿童的概念不太一样,大多数没有经济方面的压力,更多的是自己会觉得别人家的父母会经常见小朋友,但是我的父母为什么不经常见呢?他们会觉得自己的父母是不是不爱我?他们的认知不太一样。”内蒙古师范大学张拓书副教授说。

  家庭不贫穷,但缺乏父母陪伴

  “每一次分离,我都能清晰地看清你红润的眼眶,而我也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绪,可我知道,如果我哭了,你会更难过。”夏令营一营的张萌在自己写给爸爸的一封信中这样写道。

  “煤炭企业黄金十年过去了,他们并不一定贫穷,他们缺乏的是父母的陪伴。”活动主办方中国煤炭学会的杨清清这样介绍说。

  来自云南的陈俊江告诉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记者,他现在最大的愿望就是:“希望爸爸妈妈能多回来看看我,我想爸爸妈妈不再出去打工,我们能在一起。”

  陈俊江家住在云南省楚雄彝族自治州禄丰县干海资,父亲从他记事起就在云南东源煤业公司一平浪煤矿工作,母亲则常年在外打工,一年只有一两次回家。13岁的陈俊江兄弟俩平时与爷爷、奶奶生活在一起。因为老人的身体不好,二年级时陈俊江就学会了做饭,每天早上6点半起床,做饭,再去上学,这成了他的生活常态。

  他告诉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记者,妈妈不在身边的时候会“孤独”。“因为没有妈妈,我有点失望,看到别人爸爸妈妈在一起会有点伤心。”平时遇到作业需要家长签字,陈俊江只能告诉老师,“爸爸在加班没有回来,妈妈出去工作了。”说话时他的声音变得很低。

  对于这群孩子,来自内蒙古的活动志愿者杜亮亮觉得这些孩子“特别淳朴”。

  活动中,杜亮亮全程负责3个孩子的安全。在他看来这些八九岁的孩子特别自理,并不是衣来伸手,饭来张口。“我负责的刘书荣,虽只有7岁半,但是每天都自己主动刷牙,睡觉也很主动,懂得自己换衣服”。

  对于孩子们的自理,六营辅导员杜青也深有感受,“我们营里有一个小女孩叫高欢仪,今年11岁。她带了一个小皮箱。第一天到酒店的时候就把小皮箱拿出来,自己换好衣服洗漱好了,再把换下来的衣服叠回到皮箱里,弄得整整齐齐以后才出去玩”。

相关分类
请在电脑上注册登陆 网址:https://www.zxb2b.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