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者认证信息(营业执照和身份证)未完善,请登录后完善信息登录
太湖大水缘何无大灾?
太湖大水缘何无大灾?

太湖大水缘何无大灾?

作者:yhttedit   2020-04-17 13:56:04  点击:5

详情

  重要堤防、基础设施无大险情,无人因灾死亡

  太湖大水缘何无大灾?

  本报记者 赵永平 王伟健

  编者按:今年汛期不寻常,降雨多、汛情急,近400条河流发生超警洪水,特别是太湖,发生流域性特大洪水,水位高、历时长,在防汛关键期更加牵动人心。得益于治太工程、合力抗洪、精细调度,太湖防汛无一人因灾死亡。透过这场抗洪战役,我们能从中感受到今非昔比的防汛实力,也提醒我们任何时候不能存侥幸心理。

  浩淼太湖恢复了平静。回忆今年汛情,江苏省苏州市水利局局长王国荣舒了口气:“水位超警58天,超保证水位1个月,揪心的日子终于扛过去了!”

  入汛以来,暴雨一轮接一轮,太湖水位一路飙升:6月3日超警,7月3日超保证水位,13个水文站创历史最高,到7月8日水位涨到4.87米,太湖流域发生1999年以来的最大洪水。

  水涨水落,牵动着人们的神经。科学防抗,太湖“大考”交出满意答卷:重要堤防、重要基础设施无大险情,没有人员因洪涝灾害死亡,直接经济损失75.3亿元,占流域GDP的0.12%,而同样发生大洪水的1991年和1999年,分别占到GDP的6.7%、1.6%。

  大水缘何无大灾?记者赴太湖一线探访。

  治太工程筑起“水上长城”,防洪心里有底,水大人也不慌

  在苏州市吴江区东桥村,72岁的金文兴踩着三轮车缓缓而来。问起1999年大水,老人一个劲摇头:“那时候可不得了,水都淹到大腿了,村里一片汪洋。”

  “今年情况大不一样。”他指着穿镇而过的防浪墙说,“这是2001年建好的,同样大水压境,村民不再慌了!”

  苏州吴中区金庭镇唐里村郑豪也有同样感受:“这些年村里都是搞旅游、办企业的,1999年那场大水,可以说是‘冲走一个粮仓,淹掉一个钱庄’。如今有了环湖大堤,大家心里踏实了。”

  百姓生活秩序井然背后,离不开紧张有序的防汛抗洪。

  太湖流域管理局防办主任梅青说,太湖防汛好比“头顶一盆水”,难在“易涨难消”。流域中间低、周边高,且相对平缓,就像一个巨大的碟子,太湖长时间高水位,形势异常严峻。

  而长三角今非昔比,越来越淹不得、淹不起。金庭镇副镇长周永珍坦言,镇上所在的西山,是太湖最大的一个岛,人口4.5万,地区生产总值19.56亿元。

  汛情紧急。6月28日—7月3日,短短5天,太湖水位从4.18米涨至4.65米。台风“尼伯特”即将登陆,太湖可能出现风、雨、潮、高水位“四碰头”。7月3日,太湖防总启动防汛Ⅰ级应急响应。

  “苏州启动防汛Ⅱ级应急响应,但我们是按Ⅰ级执行,所有人员24小时在岗,抢险队伍随时待命。”王国荣说。

  在金庭镇,巡堤人员三人一组,对辖区100公里大堤日夜巡查。周永珍说:“大堤长期浸泡,被不断冲刷,一旦出现管涌、后方被掏空,这么多水,真是不得了。”

  抗洪考验硬件。1991年大水之后,国家先后开展两轮治太工程建设,11项骨干工程全面建成,筑起一道道“水上长城”。

  “治太工程硬牌在握,让我们防汛有了底气。”王国荣笃定地说,环太湖大堤路堤一体,再加上长江江堤、望虞河东岸、太浦河北岸、淀山湖大堤,5条控制线构成防洪外围屏障。在屏障内,苏州中心城区建成200年一遇的防洪“大包围”,重点城镇、区域近5000公里的圩区堤防完成达标建设。

  周永珍说:“如果没有环太湖大堤和加固的6个圩区,今年这么大的水,西山岛肯定会泡在水里。”

相关分类
请在电脑上注册登陆 网址:https://www.zxb2b.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