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者认证信息(营业执照和身份证)未完善,请登录后完善信息登录
农村集体产权改革 示范先行全域推进
农村集体产权改革 示范先行全域推进

农村集体产权改革 示范先行全域推进

作者:yhttedit   2020-04-17 13:56:19  点击:10

详情

农村集体产权改革示范先行全域推进

——湖南省常德市武陵区推进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试点调查

湖南省资兴市是全国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试点县市。新民农村集体股份合作社成立于2015年2月,将资兴市唐洞街道新民社区的农村集体资产全部实行股权量化到人,以户为单位登记并设立股权账户,发放股权证,2016年1月底实现第一次分红。图为9月28日,村民正在查看、核对股权分红相关信息。朱孝荣邓剑峰李铁南摄

  本报记者 张振中

  “没想到,当了大半辈子农民,我的身份三年里变了两回,从农民变成居民,又从居民变成‘股民’。”面对记者,湖南省常德市武陵区永安街道三闾港社区的张春珍欣喜地说。

  张春珍所说的“股民”,指的是以集体经济成员身份入股,成为三闾港股份经济合作社的股东。三闾港社区主任刘真兵给她算了一笔账,到明年她家可以分得7000元分红。

  村民变股民,资产变财产,这样的变化,缘于三闾港作为湖南省首批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试点村的大胆改革。

  从三闾港一个村(社)的试点,到2015年8月36个街道村(社)股改工作全部完成,再到今年9月全面推动乡镇25个村的农村产权制度改革,常德市武陵区在湖南省率先推进全域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

  全域推进改革,到底如何改、怎么做?记者专门赶赴武陵区探访。

改革的痛点在哪里

——打破集体经济的“玻璃鱼缸”:曾经看得见却摸不着

  “我今年54岁了,以前在村里,只知道自己家里有多少财产,搞不懂村里有多少东西。现在村改社区了,我成了居民,只晓得社区有1栋6层的综合大楼,但这栋大楼和我们有么子关系呀?”张春珍的发问道出许多人的困惑:以前,农村集体资产就像那栋大楼一样,在与不在,似乎和村(居)民没有“半毛钱”关系。

  “以往农村集体资产就像是玻璃鱼缸,看得见,但摸不着。”常德市农经局局长、高级经济师张业湘认为,农民作为本集体经济组织成员,对集体财产按理说人人有份,但实质上人人无份。

  这样的现象,即使在湖南省常德市这样的中部发展中地区也普遍存在。伴随城乡一体化的推行,许多村改社区,一方面,集体资产相对丰富起来;另一方面,资产归属、保护、利用成为“老大难”问题,在绝大多数地方集体经济组织与村社自治组织合二为一,村干部把集体资产看作“唐僧肉”,集体经济常常成为“干部经济”。

  因此,归属不清、权责不明、保护不力、利用不畅成为农村集体产权改革的难点。而在张业湘看来,归属不清是最大的“痛点”。他分析,常德是移民大市,移民人口有40多万人,因此,集体经济成员身份的界定极其复杂。而在武陵区,有些村庄外来人口大量增加,原来一体化的村庄社区与集体经济组织日趋分离,新村民是不是集体经济组织成员?独生子女是否会吃亏?这样身份复杂的情况在该区表现为三四十种现象。

  显然,单就界定集体经济组织成员身份,就极其艰难,如果全区全域全面推进,就会难上加难。那么,到底改还是不改?整体改革还是局部探索?

  “没有难度不叫改革,改革不能畏首畏尾、瞻前顾后,就得迎难而上、敢闯敢试。”经过仔细摸底调查、征求各方意见,特别是发现深受农民欢迎之后,武陵区区委书记莫汉桃坚定地选择了前者。在莫汉桃看来,改革的目的,就是要按照中央要求,建立“归属清晰、权能完整、流转顺畅、保护严格”的农村集体经济组织产权制度,解决集体经济产权主体模糊、决策独断、监督不善、分配随意等问题,真正做到“资产变股权、农民当股东”,农民开始分享现代化的成果。

相关分类
请在电脑上注册登陆 网址:https://www.zxb2b.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