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者认证信息(营业执照和身份证)未完善,请登录后完善信息登录
河北省邯郸县平原版美丽乡村建设的路径探
河北省邯郸县平原版美丽乡村建设的路径探

河北省邯郸县平原版美丽乡村建设的路径探

作者:yhttedit   2020-04-17 13:56:34  点击:16

详情

  美“颜值”留乡韵兴产业提“内涵”

  ——河北省邯郸县平原版美丽乡村建设的路径探

  本报记者李亚新

  美丽乡村该如何建设,才能让老百姓获得真正的实惠?既村容村貌美丽又不失乡村韵味?既留得住乡愁又提高了农民收入和生活水平?既提升了乡村文化又能够培育文明新风?

  地处北方平原地区的河北省邯郸县,在缺少山水等旅游资源、传统民居和历史遗存也很少的情况下,近年来以成系统、可借鉴、可复制、可推广的方式整县推进美丽乡村建设,已建成了9个省级美丽乡村,涌现出了一大批主题鲜明、独居魅力的特色村庄,连续两年获得河北省美丽乡村建设先进县荣誉……逐步探索出了一条具有鲜明平原县特色的新美丽乡村建设路径。近日,记者走进这个“千年古县”的广大乡村,探寻其美丽乡村建设的经验。

  以普惠共享理念改善农村基础设施

  来到南堡乡的刘村,记者看到各家各户的院落都对称分布在街巷两旁,水泥硬化的路面平直宽阔,各户房屋的结构虽然不尽相同,但相同的是:山墙和房子的外立面都粉刷成统一的白色,四边附以灰色宽边,中间部分是各种民谚、标语、宣传画;路旁风格统一的花池里种的是本地的花草灌木;桔黄色的天然气管道蜿蜒着连通各家各户。

  提起美丽乡村建设,村党支部书记刘彦祥感叹:“村里基础设施的变化太大了!路面硬化、墙面美化、自来水和天然气入户、改厕、绿化、亮化,政府都有补贴,村集体再筹一部分,村民不用掏一分钱,最多出点义务工,有的工程还承包给村民自己干挣钱,大家的积极性可高了,干群关系也融洽多了。”

  自2013年开展农村面貌改造提升工作以来,邯郸县坚持普惠政策,逐步完善农村基础设施,2015年更是在全省率先实施美丽乡村整县推进。为何整县推进?县委书记何志刚说:“邯郸县与邯郸市市县同城,全县共有159个行政村,所有村庄离城区都比较近,具备美丽乡村建设的基本条件,而且群众积极性很高。建设以人为本的美丽乡村,就是要让基础设施城乡覆盖,一体均等,让农民在村里也可以共享现代品质生活。”

  自2012年起,该县累计投入近6亿元用于改善农村基础设施,以实现全覆盖的八大“惠民工程”作为统筹城乡协调发展、推进新型城镇化的重要抓手,即“路(街巷硬化)、气(天然气入户)、水(清洁水和健康直饮水)、电(低压电网改造)、厕(生态厕所)、天网工程、电子商务、城乡环卫一体化”八大工程,将在明年底实现全县域美丽乡村全覆盖。说起每项工程补贴标准和受益人数,县农工委书记李之杰门儿清:“连村道路、村内主街、小街巷每平方米的补贴标准分别是60-80元、40元、15元;天然气改造每户奖补3000元,4.5万户农民用上天然气……”

  把农村建设得更像农村

  当记者走进邯郸县河沙镇南街村的民俗小吃一条街时,贾国海等村民的民居改造仍在施工中,虽未完工但传统冀南民居的风格已经显现,从底到顶大面积地运用最普通的青砖、青瓦,青砖墙外立面既没有抹水泥也没有贴瓷砖,瘦高的门楼内有拱圈上有飞檐,门窗框、屋脊、建筑边角等处,都有砖雕和花檐的装饰……造型简洁大方,色调古朴雅致。

  村党支部书记解振京说:“这是中国乡村建设院给规划设计的。改造自家的房屋政府给补贴,一开始群众不相信、不理解,现在已有34户村民报名要求改造了。”

  在河沙镇小堤村,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建的铸铁车间、染坊、醋坊、传统的旧民居等,已经被改造成为民宿、茶亭和农家乐,颇有点“乡村798”的味道,这与村中600余年历史的古枣林交相辉映,散发着浓浓的乡村韵味。在南吕固乡四留固村,消失多年的传统豆腐坊、粉皮坊、挂面坊又在闲置的老宅院里重新开张,不仅带来经济效益,更是留住了乡村记忆……

相关分类
请在电脑上注册登陆 网址:https://www.zxb2b.com/